|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今日观察》专题 > 正文
新农村改革 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利益
日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十项措施。今天解读十项措施的核心词是“农村建设”。因为在这十项措施当中,其中有五项的内容都和农村建设息息相关。30年前,我们的改革开放始于农村,3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度启动新一轮经济建设的时候,我们依然没有忘记这片中国最广袤的大地。今天,十大措施半数面对新农,刺激经济,农民利益被放在首要位置,新政策如何遐想未来一个新农村?央视二套《今日观察》节目中,评论员何帆和张鸿一起关注新农村改革。
三农新政:新举措还须解决老问题
何帆:新举措很具体 切实改善农村初中校舍建设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次新举措很具体,具体讲到要加强对初中校舍的建设。
现在建设希望小学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但是唯独初中的校舍,在最近几年实际上曝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初中学生上学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到需要走路三四个小时的走读中学上课,要不然就去寄宿制的学校。但寄宿制学校学费就会较高,而且很多寄宿制的学校,实际条件也非常的差。我参观过的有些学校,实际上连食堂都没有。学生都是在院子里面吃饭,一边吃饭,雨水可能都掉在碗里。这种情况非常让人心疼。
张鸿:新举措直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今日观察》评论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里面专门把水利提了出来,除了病险水库的改造,还有水利问题,还提到灌区节水的改造。这里就涉及到农田水利的一个基本建设。
很多农田水利建设灌溉工程是70年代建的,这么多年基本上就没有正规的大修过。在风调雨顺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旦有旱灾、涝灾,就会形成大问题。这也是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隐忧。
今天上午发改委就公布了粮食安全中长期的规划的纲要,这里边就特别提到,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种粮补贴逐步理顺粮食价格,我想这才是真正解决后顾之忧。
某种程度上,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的归城市,农村的归农村,这当中有一个壁垒,而且都已经持续很多年了。这种体制下,对农民其实一直是有欠帐的。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的副主任周天勇他曾提供了一个数据:他说不算其他的贡献,比如说像农村储蓄向城市提供有偿信贷的资金,就是仅仅以工农产品剪刀差,土地征用工资差和没上社保这些费用来算,农民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的积累,最保守的贡献估计高达30万亿。农民为城市的发展付出了30万亿这样一个代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对农民,对农村应该心怀感恩。
农村须加大公共设施投入
收入预期怎样稳定,生活品质如何提高,城市发展的30年,今天弥补的是过去在农村怎样的一笔欠帐
何帆:当农民比当经济学家更难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过去觉得当个经济学家很难。现在才知道,在中国当农民比当经济学家还更难,为什么?农民一直是受伤的。因为农民他只是在种粮食,种棉花,养猪,他是在农业这个生产链条最低端的那个环节。
市场里,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非常大,因为农民是根据过去一些市场的情况来判断,我以后该生产什么,但是一旦大家判断这个市场很好,大家都去生产,那么这个时候供给增加,需求减少,这个时候价格又下降了。现在农民是很难,你要让他去种粮食,粮食的价格在波动,让他去养猪,猪肉价格在过去几年波动也很大啊。
那如果不种粮食,不养猪,出去打工行不行?到打工的那些行业,也是受外部影响的波动最大的,到出口企业,到房地产企业,都是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很大的。这是农民致富的一个硬伤
现在必须要把这个公共产品提供出来,因为讲要扩大内需,要瞄准农村,要扩大农村的内需。但怎样才能够扩大农村的内需?怎样能够让农民更多的消费?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必须要增加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投资。
因为在农村很多消费,不是说有钱就能够消费得起了。大概在十几年之前时候,有媒体报道一位农民买了洗衣机,但是回家之后,找不着电,只好用洗衣机去装大米。前两年我去过沿海的比较富裕一个地区,有一个很成功的农民企业家位赚了很多的钱,给他心爱的太太买了最昂贵的法拉力轿车。但那个车开不出去,因为他们那里没有路,所以那辆车一直就停在车库里。
张鸿:启动内需不能功利
(《今日观察》评论员)
启动内需不能功利,比如现在给农民提供这种公共服务,提供这种基本的保障,是为了刺激内需。但其实即使没有刺激内需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农民应该享受这些公共服务也应该是政府提供的。当政府提供了这些公共服务,提供了整个保障,才能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