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杂志记者/刘新宇 实习记者/蒋小波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东突”分裂组织名目繁多,互不从属。“世维会”成立之前,50多个“东突”组织间一直存在分裂和内部争斗问题。基于对组织过于分散的担忧,境外“东突”分裂势力的头面人物认为,“面对新形势,必须建立一个具有协调功能的统一组织”。于是,“9·11”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内部辩论和准备,他们发起成立了“世维会”。
然而,“世维会”试图整合境外大小“东突”组织的努力,却受到了另一部分“东突”分裂分子的挑战。他们对“世维会”将其短期目标仅仅设定为“谋求更多的自治权”非常不满,认为“除了独立以外,任何其他目标都是毫无意义的”。
于是,在“世维会”成立后不到半年,所谓的“东突流亡政府”就于2004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另起炉灶。两个月后,他们又模仿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成立了所谓的“东突流亡国会”。
与“世维会”不同,“东突流亡政府”在其成立宣言中多次提及了“独立”一词。
“实际上除了不认同‘世维会’的‘渐独’目标而主张‘急独’外,‘东突流亡政府’在其‘代表性’定位上也与前者有所区隔。”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赵国军博士告诉《环球》杂志,“世维会”将其活动对象限制在了“维吾尔人”的范围之内,有意识地不提及新疆地区的其他民族,而“东突流亡政府”则企图体现一个地域概念——其所谓的“总理”安瓦尔·玉素甫·土拉尼曾发表声明称,该组织不仅“代表”维吾尔人,还“代表”居住在新疆的其他少数民族。
“但是这仅仅是战略理念、手段和策略的不同而已。”赵国军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两个组织实际上没有严格的政治差异,其根本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东突流亡政府”举行成立大会时,“世维会”当时的主席艾尔肯并未与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大正向《环球》杂志披露了其中的“内情”:这两个分裂组织背景不同,艾尔肯的父亲是老分裂主义分子艾沙——所谓“东突”问题的肇端,所以艾尔肯自视为“正宗”,而“东突流亡政府”的头目都是“少壮派”。这两个组织谁都不服对方,相互排斥,争权夺利,既要竞争在分裂运动内部的“正统”地位,也要争夺境外“东突”流亡分子的支持。
对于“东突”分裂分子设想的“统一组织、统一纲领、统一领袖、统一武装、统一行动”,马大正认为,“他们根本不具备团结起来的政治素质”。
其实,自“东突流亡政府”成立以来,“美国维吾尔协会”一直拒绝承认它,“流亡维吾尔人社群”也与其拉开了距离。
“尽管‘东突流亡政府’曾经进行了很多游说活动,也吸收了德国、土耳其等国家相关组织的头目,但是没有得到境外‘东突’势力的普遍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告诉《环球》,这两年他们看起来似乎销声匿迹了,虽然在网络上还有一些痕迹,但是自主性的活动已经基本停止。
目前,该组织所谓的“总理”、“副总理”、“部长”仍散居世界各地,因此,在许多人眼中,它的成立只不过是一个空架子出于权力之争上演了一出闹剧而已。
相比之下,“世维会”利用热比娅作为其分裂活动的代言人,使该组织在境外“东突”分子中有着更大的影响力。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世维会”在组织体系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整合,在制造舆论方面已经成为境外“东突”分子的依托,也没有哪个“东突”组织对其“代表性”提出质疑。
“从长远来看,‘东突流亡政府’有被‘世维会’排挤的可能,后者大有成为‘东突总部’之势。因此,与‘世维会’的斗争,将是我们反击境外‘东突’分裂势力的一个关键。”赵国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