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口述:我记载了海南建省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7日02:23  京华时报
口述:我记载了海南建省历史
口述人:陈克勤 身份:海南省文体厅前副厅长

  1988年海南建省,我从部队转业到海口工作,就任海南省新组建的文体厅常务副厅长一职,那一年,我45岁。当时海南省刚刚建立,百废待兴,虽然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很落后,但是大家工作热情很高。

  海南省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当时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行政机构改革都走在当时全国前列。文体厅就是改革中的一项。当时,全国只有海南省设立了文体厅这个单位,它把之前海南行政政府的5个局合并成文体厅,主要负责文化、体育、广电、出版等方面的工作。新成立的文体厅的办公楼,是一座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老式3层小楼,之前是一家体校的教学楼,我们3个厅长挤在一间办公室内工作。

  海南建省之初,全国各地大量人才涌向海南。我记得,当时在海口市的沙滩上,有不少年轻人露宿沙滩,等待工作的机会。海南最欠缺的就是人才,后来曾有一个统计数据,建省之初60%的干部都是外地来的。

  我分管的工作主要是文化宣传和新闻出版。1988年,一个文化名人前来海南游历。他环岛一周后,发表了一番言论称“我没想到海南的文化这么落后,简直像文化沙漠”。这番言论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时任海南省省委书记的许士杰对此公开驳斥,他说海南不是文化沙漠,而是文化艺术资源极为丰富独特的地区,只是近几十年开发滞后,有待深度开发。

  许书记这番话让我感到肩头上责任之重。我们开始努力改变这种现状。我记得海南电视台刚成立的时候,曾有一个顺口溜,叫做“省级的牌子,地区的水平,县级的设备”,可见当时文化宣传的落后。后来随着大家的努力,海南的广电事业发展得很好。除了广电外,我主抓新闻出版工作。海南刚成立的时候,出版资源和市场占有十分有限。为解决这个问题,海南的众多出版社走在了改革的前沿。当时,海南出版社每个编辑部都成立了一个公司,出版社是总公司,率先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改革创新带来了市场繁荣,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出版的大量图书在全国掀起了一场热潮。虽然出版了大量书籍,但其中关于海南历史的书很少。那时候,每天都脚步匆匆,从未想过出一本记载海南建省前后历史的书。

  1991年,海南省第一任省委书记许士杰病重,我前往广州去探望他。我和许书记在上世纪80年代时就已结识,算是忘年之交。在医院的病榻上,许书记对我说,他希望我在海南一直工作下去,替他看看海南未来10年、20年的变化,并写一本记载海南建省前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书。

  这个遗愿我一直记在心头,我在海口一直工作到2003年,直至退休。2003年的海南,面貌已经和过去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海口的感觉像一个乡镇,如今,海口给人的感觉仿如放大了二十倍,现代化程度让我们这些亲历者惊叹。繁华之余,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

  2003年之后,我来到北京,在儿子家居住,但是海南已在我心里扎了根。每年冬天我都要回海口的老房子居住。我和家人说,我就像一只候鸟,离不开家乡。事实上,我的老家在湖北,但在海南工作那么久,海南早已和家乡无异。

  退休之后,时间一下宽裕起来。我一直放不下许书记的遗愿,虽然没有立刻动笔,但在心中时刻想着《海南建省》一书的蓝图和架构。我深知自己水平有限,不一定能把这件事干好。但这是长久以来的心愿,又不能不竭尽全力。写作之前,我到国家图书馆、广东图书馆、海口图书馆和国内数家档案馆查阅了几千万字的文献和史料,力求内容准确。

  2006年春节,我正式开始动笔。半年后,《海南建省》一书完稿,当时海南的几家出版社特别想出这本书,但考虑再三后,我还是选择了人民出版社。因为我想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海南,一个在努力改变自己面貌的海南。海南建省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众多的历史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可圈可点的业绩。我觉得,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是海南弥足珍贵的财富。

  2008年,《海南建省》一书出版后,有学界的朋友告诉我,这本书是迄今为止出版的第一本有关海南建省重大历史史实的专著,这让我深感欣慰。

  今年我65岁,我们这些老海南都希望还能再活20年,看看海南美丽的明天。未来我打算完成一本100万字以上的关于海南历史的专著。书的大纲我已经开始构思。我打算在书的结尾写这样一句话,海南,是中国最美的一张名片。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改革 30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