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40吨大报恩寺御窑吊至朝天宫(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7日03:03  扬子晚报
南京40吨大报恩寺御窑吊至朝天宫(图)
准备出发

南京40吨大报恩寺御窑吊至朝天宫(图)
保驾护航

南京40吨大报恩寺御窑吊至朝天宫(图)
保存完好的古窑后壁

  “窑岗村”是南京市民非常熟悉的名字,它的方位就在南京雨花西路与长虹南路的交界处。如今,这里建起了一片新的住宅区“景虹美苑”。随着小区不断扩大,原南京锅厂被搬迁,拆迁中工人在地下发现了面积十分庞大的琉璃构件群,其中一片绿釉五爪龙纹瓦当引起了考古专家的高度关注。专家推断这是一处专门烧制明故宫、明孝陵和明代大报恩寺建筑构件的明代皇家御窑址。根据研究,其中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古窑将搬迁至朝天宫东山六朝开放式文化公园内。前天晚上9点至昨天凌晨5点,本报记者全程跟踪了全国历史上最重文物的一次大搬迁。不久市民们就能够亲眼目睹到神秘御窑,究竟是个啥样子。

  00:30 220吨吊机王“奉命”起吊古窑

  听说前天晚上古窑将搬运进城,记者从晚上9点开始就在窑岗村等候。寒风中,包裹成铁葫芦似的古窑静静地候在工地上,一辆有20个车轮的斯太尔王大平板车早已停靠在旁边,几名工人摆弄着粗壮的钢绳,做着吊装前的准备。记者了解到,负责此次搬运的正是8月6日成功吊运大报恩寺遗址铁函的南京大件公司,为了确保古窑的平稳吊运,特别使用了目前南京唯一的一辆220吨的吊机王。

  11点20分,记者在夜色中见到了这辆德国原装进口的吊车的影子。为了确保古窑的安全,博物馆、运输单位和包装方在现场召开了碰头会,推选大件公司严工程师为总指挥。据考古专家介绍说,这座古窑重量近40吨,为了安全地把古窑运进城,博物馆请来了富有经验的宜兴一家文物保护公司,对古窑进行了整体“打包”。“这座古窑规模最大,长8.2米,宽4.5米,高3米,因为是砖土结构,如坍塌或断裂后果不堪设想,运输中要保证绝对平稳,这个打包方案是经过反复论证的。”负责打包的王总说。记者看见,古窑被槽钢、工字钢上下左右捆绑焊接着,在钢架与古窑之间,填满了聚氨酯发泡塑料填缝定型,在墓底打上了一层厚厚的防腐钢板,窑的上方还盖了防雨布。

  02:20

  5公里的路“走”了1小时20分钟

  考古专家说,搬运这样大的文物,在全国尚属首次。所以准备工作十分缓慢,施工队把6根钢丝绳套在6个定位点上,再用木板进行加固。在起吊前,将钢丝绳收紧,实验了两次,确保古窑吊起时绝对处于平稳状态,不出问题。施工人员用对讲机进行合作,0点30分,重近40吨的古窑被高高吊起,平稳地安放在大平板车上。凌晨1点钟,车队从窑岗村出发,走在最前面的是一辆指挥车,打着双跳灯,在前方带路。中间是载着古窑的平板车,接着还是一辆平板车,上面装载了50吨的铁块,最后是“吊王”。“为保证一路畅通无阻,我们于7点钟沿着运输路线探察了一次,对每一处可能遇到的障碍物都一一记录,做到心中有数。”考古专家说。

  车队沿长虹南路缓慢行驶,穿过集庆门外,就来到热闹的水西门一带,沿途车辆较多,行驶非常缓慢。特别是到了莫愁路上,转弯进入秣陵路,除了汽车外,这里不断有行人出现,考古人员只得步行在车队两旁提示。来到目的地王府大街,已经是凌晨2点20分了。这段5公里左右的路“走”了近1个半小时 。记者看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早已在此等候,他们拉起了警戒线,暂时关闭附近的停车场,确保吊运中无车辆经过。这时候,走了近一个半小时的平板车顺利地停靠路边,古窑安然无恙。工人把另一辆平板车上的铁块取下放在吊车上,起到压重的作用。王总告诉记者,城里的环境与野外不同,起吊高,难度系数大,所以用上了一根直径达7厘米的钢丝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大报恩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