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的十个全国第一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报道⑧
记者 胡俊超 文/摄
2007年11月份,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农民许金友办理了嘉兴市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之后每个月,许金友在当地工商银行领取由市社保局发放的160多元的养老金。
2007年10月1日嘉兴市出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直接把城乡各类劳动者特别是广大农民都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来,嘉兴也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全民社保的地级市。
过去每人每月养老金26.19元
许金友的父母和岳父母都是农民,一家老小的生活费全部来源于许金友和老婆在工厂打工挣的工资。“这几年厂里效益不好,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许金友说,过去自己和妻子也参加农村社会保险(指老农保),由于人均缴费低,每月养老金领取金只有11.8元。
上世纪90年代推行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一度让嘉兴农民觉得遥不可及的社保梦有了实现的可能。不过,政策本身的缺陷、农民理解上的误差,加上人均缴费标准偏低等因素,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根本无法起到养老保障作用。
嘉兴市社保局有关人士介绍,截至2007年底,全市已享受农保养老金待遇的13000多人中,平均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26.19元,最低的仅为0.34元。
许金友回忆,拿到手的养老金实在太少,很多人缴了几年后都不想继续缴下去了。
农民担心是个“骗人”的东西
2003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开始重新审视现行农保政策的不足,指示相关部门探索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
于是,一场围绕农村家庭人员结构、收入情况和农民缴费能力等问题的调研活动在嘉兴地区展开。“那次调研活动持续2年多,主要针对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经济来源稳定性、对社会养老保险年缴费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跟踪。”嘉兴市社保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处处长马健健说,其间,局里工作人员多次找当地农民座谈,发现农民对农保有很大抵触情绪,还有村民直截了当地说农保是骗人的东西。
在新丰镇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民过去不喜欢买保险,可看到周围很多亲戚朋友都办了养老保险,于是也买了份,后来才知道自己购买的不是社会养老保险,而是商业保险。
许金友一共参加了三次座谈会,第一次是在村主任办公室,后来还参加了镇、区有关养老保险的座谈会,会议的内容基本上围绕农村养老保险改革。在他看来,这次政府对养老保险改革是动了真格了。 2005年底,嘉兴市市政府特意邀请了厦门大学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中心,对市政府提出的农村养老保险改革方案进行测算,其间,国家、省市各地劳动部门也对嘉兴方案进行审评,最后大家认为这个方案可行。
2007年9月29日,嘉兴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嘉兴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于当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项政策出台后,嘉兴的社保政策将全面覆盖嘉兴户籍城乡居民,并逐步覆盖非嘉兴户籍但取得居住证的外来人口。”马健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