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严峻(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8日17:16   CCTV今日关注

  主持人:

  终归在中国所有的企业中,大型的国企和外企占的数量很少。

  常凯:

  对。它还是有数的。

  主持人:

  99.8%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而这个中小企业里面很多又都是民营企业。所以这里面就业的空间是很大的。

  常凯:

  对。所以从这点上,我们的大学生如果调整自己的这种心态,调整自己就业的这种标准和就业的方向,我想也并不是完全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大学生总是在就业的问题上,比一般没读过大学的,他还是更有竞争力的。问题是你不要把这个胃口吊得很高,要放到一个很实际的这样一个……

  主持人:

  终归你学了一个专业,学到了本事,要找一个能够施展自己本事的地方。刚才前面已经讲到了,目前对于他们来说,对大学毕业生来讲,的确就业形势非常地严峻,而且您忠告他们要把心态放平和一些,就业的观念发生一些变化。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个大学生万晓玉的求职之路。通过她这个求职之路也可以看出来,的确,现在求职不容易,而且他们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

  (播放弹片)

  解说:

  万晓玉是河北工业大学的一名大四女生。今年秋天以来,她已经参加了七场招聘会。简历发出去了几十份,但现在能明确定下来的聘用协议还一个都没有着落。

  万晓玉:

  一般都要有几年几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对于大学应届毕业生来说,没有参加工作,怎么会有工作经验呢?

  解说:

  万晓玉学的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因为国内需要这个专业的企业数量不多,万晓玉原本瞄准了外资企业,但数次碰壁之后,她调整了自己的求职策略。

  万晓玉:

  但是现在还是想这个企业,如果是外企的话,一定得扛得住金融危机,因为本科生找工作就太不容易,但是如果说找了工作,刚刚找到工作又就失业,这样太痛苦了。

  主持人:

  不光要格外留心应聘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了尽快找到工作,万晓玉也主动降低了自己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预期。

  万晓玉:

  在我以前的时候还想,大学生工资怎么也得有两三千吧!可是,随着今年的一组数据出来之后,我降低了我的工资要求。因为现在说是调查,大学本科生普遍地降低了对工资的期望值,所以我的工资待遇期望值在1500到1800元左右。

  解说:

  在她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策略之后,已经有几家企业给她发出了复试的通知,这让她对自己的就业也增加了几分信心。

  主持人:

  的确,现在万晓玉所遇到的这个情况是有代表性的。所以,前面我们谈到了一个自主创业的问题,但是,是不是应该再重新反思一下自主创业这个词?您刚才讲到了日本的那个例子,其实日本的那个例子我觉得好像他基本上是一个谋职,不是说是个创业,一创这个业,我觉得好像这个词就很大。所以,咱们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来讲,自主择业,是不是用这个词比较好一点,能干什么,想干什么,这方面是不是也应该鼓励他们去做?

  常凯:

  我想是应该这样的,因为创业的话,本身我们把门槛提得就很高,我们有多少资金,什么高新技术,什么社会短缺的这样一种企业?我们大学生如果有这样的一种才能,当然我们要支持,但是要求大学生都去自主创业去,我觉得这恐怕是不是具备普遍性,还应该考虑一下。但是你提到在择业方面,更多方面的,比如说我就做一个小生意,是不是也是自主创业?你比如卖花,一个店几千块钱或者上万块钱的话,我就可以开起来。

  但是,你要做一个企业,或者做一个公司,一做做得很大,好像起点高一点就是水平,这个问题它就有点不切合实际了。

  主持人:

  对。所以您刚才这个建议,其实我们这儿也有一个例子,大学生创业,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们这儿讲了几个故事,这里面讲到了几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就是通过了自主,其实很重要的是择业,里面有创造的成份在里面,但是发展得都不错,我们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他叫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十多年前放弃了公务员职务选择下海。10年中,陈生卖过菜,卖过白酒,卖过房子,卖过饮料。2006年,陈生进入了养猪行业,不到两年时间里,他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千万富翁级的“猪肉大王”。

  他叫顾澄勇,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2002年毕业时,他没有像他的同学一样选择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而是回农村卖鸡蛋。在任何人都会的“卖鸡蛋”上,小顾卖出了“新创意”,他成功开发出“阿强鸡蛋网上身份查询系统”,有了身份证的鸡蛋销量大增。

  他叫徐春成,1998年从十堰市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他开了一家6平方米的擦鞋店,用“一元钱擦鞋”的营销模式,徐春成的小店迅速发展出200多家连锁店,他也成了武汉步步爽擦鞋全国连锁机构的创始人。

  越来越多的成功经验,让大学生们愿意去尝试创业的成功和快乐。

  昨天,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在四川开幕,来自全国109所高校的150件作品闯进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决赛。其中,四川大学“三国熊猫”团队可能引来3000万投资,据估计本次“挑战杯”大赛,学生创业项目将会引来上亿元的风险投资。

  主持人:

  好,刚才我们是举了很多的例子,来谈大学毕业生怎么样来择业的问题。那么对于应届的大学毕业生应聘的情况,我们再通过电话来连线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李同兴教授,请他给我们介绍一下他们学校的学生就业的情况,李教授您好。

  李同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您好。

  主持人:

  因为明年他们就要毕业了,现在是求职高峰期,那么今年,你们学校为自己的学生就业都做了哪些准备?

  李同兴:

  华师大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比较充分。历年都是就业率比较高的,它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它有一个班子,就业指导中心,它这个全国大概高校都有。主要是他们的工作做得很好,它有一套机制,每年的辅导员培训开始,然后动员,一直到收集信息,一直到各种手续等等,它都是非常规范的,这是一个。

  第二个,它有一套网络,就是历年的就业单位它都汇总起来,然后由学校部门统一发函,然后筹备应聘会。大概学校每年有一百多场应聘会,它不仅是面向全校的,还有各个专业的,各对口的,比如说银行,比如说传播的,比如说教育的。还有跟其他学校联聘的,比如说跟交大,跟学校一起做的。

  还有,各个院系它也有自己的一套实习的单位,它有定点的一些校友的网络等等。还有做得更细的,它有信息员,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地跟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觉得哪个学生现在到什么程度了,还需要什么类信息,反正这一套工作做得应该说比较周全吧,这样做跟不做就不一样了。所以,今年虽然形势比以前要严峻,但是如果按照这套做下来,我想做和不做,做得好和做得不到位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以前也一直做这个工作嘛,现在我等于是局外了,我现在比较客观地看,按照这种说法,它不应该有什么大的问题了,差不多该做的都做了。

  主持人:

  感觉你们学校在这方面做的工作非常地细致。那么效果怎么样呢?今年的情况怎么样?今年学生他们有多少比较确定地找到了工作?

  李同兴:

  今年应该说还没有,一般按照常规,往年现在等于是刚刚开始吧,从10月底月到11月,这个工作刚刚开始,一般要到第一个高峰期是春节前,前一个高峰,第二个是三月份。

  主持人:

  你感觉呢?你感觉这个情况会怎样?

  李同兴:

  我感觉比较悲观的话,比去年会略低一点,我估计不大会有太多的变化。

  主持人:

  好。

  李同兴:

  上海当然就业整个环境要好一点。

  主持人:

  要好一点。好,非常感谢李教授给我们介绍这方面的情况,以上我们了解的是作为提供学生的应届毕业生的高校,他们所做的一些具体的工作,实际上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企业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个背景短片,来了解一下对于这些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企业能够做一些什么?

  (播放短片)

  解说:

  对大学毕业生需求下降的专业有财经、管理类专业,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外资银行、政权机构和外资企业。出口贸易、房地产、纺织、汽车、建筑等专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有所下降。

  职位需求排在前十位的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类、电子信息类、经济学类、机械类、外语类、土建类、医学类、法学类、交通运输类、化工与制药类。

  主持人:

  可以说从企业这方面的情况来看,也是提供了一些需求的变化的情况。以前可能比较热门的一些专业,刚才咱们前面讲到的,但是在今年可能会有所变化了。但是这个里面作为企业来讲也很难,因为如果真的受到金融风暴影响的企业,它本身也有困难的时候,那么它对这个需求也会降低,这个企业是不是也很难?

  常凯:

  对。我觉得在就业方面,如果过多地强调企业的责任的话,这都是企业很为难的。

  主持人:

  企业本身没有这个责任。

  常凯:

  对。企业本身没有我必须要解决就业这样一种责任。它是说如果到我这里边已经就业的,我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我怎么样能够尽可能地保留他们的职位,已经很不错了,因为它总不是社会福利机构嘛,它要考虑企业这种需求,考虑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这方面的话,我想是不是还应该更实际一点?

  主持人:

  但是,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是不是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因为有一些例子,比如说内地的、西部的一些大学毕业生,他在沿海的东部,沿海的一些城市上了大学,上了大学以后,其实他的老家有一个企业非常想让他去。但是,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回去,而是留在了原来的大城市。所以,这就是还是原来说的“孔雀东南飞”这种现象,这个现象是不是现在还存在?对我们的就业市场是不是也有影响?

  常凯:

  这个是这样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对于每个人带来的机会也不太一样,所以大学生希望往经济更发达的或者文化更发达的地区去就业是可以理解的,这个问题完全解决的话,这有待于整个经济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能够更快地赶上来。但是,特别在明年暑期毕业这个就业的情况下,我们预料这个金融风暴那时候的影响对中国就比较直接了。特别是在沿海这个外向型经济的话,受的冲击是比较大的。但是内地的一些企业,尤其像一些国家重点的企业,比如我所了解的西安西飞、南飞,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很好的企业。但是我到那儿调研的时候觉得留不住人,很多青年人甚至自己培养的干两年,赶快就换到其他的地方。所以,我想就就业来说,大学生,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对地区发展不能过于都集中在深圳、北京、上海,内地同样也是有机会的。

  主持人:

  明年,很多的学生就要就业了,到岗位上以后,也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频繁地跳槽。您对他们有什么忠告?

  常凯:

  跳槽这个问题,我觉得恐怕它反映了我们目前的整个劳动力市场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计划经济的时候,我们常常是一干一辈子,一个职业就干到底去了,那是那时候的这种体制所造成的。市场化的劳动力自由流动,这一点的话,对于搞活,对于发挥每个人的这种积极性,符合他的兴趣都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现在,恐怕我们走到另一个极端去了,就是我们的很多青年人很浮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所以,在这当中,他不仅给企业对于误区你,他会有顾虑,而且对于你自身的长期发展也是不利的。

  主持人:

  对。所以说综合您今天的观点,一个是确实就业形势严峻,所以要把心态放平和,要实际一点。另外,有了工作以后,还是要踏实。

  常凯:

  对。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常所长今天就这个话题到演播室参与我们的讨论,谢谢您。

  好,观众朋友,今天的《今日关注》就到这里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会。

  主持人:王世林

  策 划:桑瑞严

  编 辑:闫 敏

  制片人:陶跃庆

  监 制:马 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