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翠霞
当中国人的梦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时,他们需要的是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大的舞台
奥巴马赢了,这位肯尼亚裔混血黑人成了美国梦的新象征。200多年来美国吸引了无数移民,每一个奔向那里的人 都怀揣着一个美国梦,这个梦简单而富有激励性:只要努力奋斗,就能获得成功。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改革开放让中国人逐渐拥有了实现中国梦的机会——虽然中国 梦还远不能像美国梦那样大胆。如今,中国人可以自由择业、选择居住地、积累属于自己的财富,这些在30年前都是无法想 象的。
摆脱了束缚的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表现出他们的活力,正是这些被压抑了很久、突然释放出来的潜能造就了中国 3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接近10%的世界奇迹。
亚当.斯密两个世纪前在他的《国富论》中说,政府无须干预一般事务,放心地让每个人按他自己的方式来行动,最 后就自然地会对公共利益作出最大的贡献。中国30年的改革结果又一次为亚当.斯密的论断做了注脚。
如果说中国过去30年的创富神话归功于每个人潜能的释放,那么这个神话的继续仍将依赖于为这种热情提供持续不 断的动力。
在改革三十而立、中国人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骄傲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检视这个为社会注入兴奋剂的动力是否足够强 大。现在,这个动力在某些方面似乎有些不足。
承认私有产权是改革30年的一大成就,这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然而私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 法律法规对私产还没有严格的保护,即使有,在现实中也会大打折扣,官官相护的衙门作风让执法部门在私产遭受侵害的时候 经常袖手旁观,甚至执法部门本身就是施害者。
私产公产并没有取得真正的平等。一个民企在投资、融资、税收、市场准入门槛等方面可能都无法享有和一个国企同 样的待遇。
9亿多农民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他们可以出去打工,但大多数人最终仍要回到家乡,因为家乡的房子和土地(这可 能是他们拥有的最大宗的财富)无法变现,“集体所有”让他们对土地的权利有限,他们的住房也不能像城市居民拥有的住房 那样可以转让。结束不久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曾被社会寄予厚望,农民期待从这次会议上获得对宅基地和土地自由流转的政策支 持。这次会议给农民带来了喜讯,但与农民期待的对土地的权利还有一长段距离。
30年的改革被认为是一个私权扩张的过程。私权的扩张意味着公权的后退,而后者经常情非所愿。当农民包产到户 的时候,国家除了甩掉“包袱”外,没有谁因此增加了负担,当个体户和乡镇企业纷纷涌现的时候,它们是国企的“有益补充 ”,没有抢占谁的地盘儿,但是发展到不仅仅是补充,还要和国企争市场、争原料、争人才的时候,改革的难度就加大了。时 至今日,改革已经被称为“攻坚”。当私权的扩张触动了某些部门利益的时候,公权的后退就成了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但即 使艰难,这个过程也不能停止。因为权利不断回归社会是社会得以发展的最大动力。
回首30年,无论普通百姓还是知识精英或是政府官员,都不得不承认,改革最大的遗憾是社会保障推进得太过迟缓 。在大部分改革赢取人心的同时,教育、医疗改革却收获了最尖锐的批评。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成了老百姓最大的不满。虽然 有专家学者指出改革的失败在于“市场化”、“产业化”,他们其实没有看到,中国的教育、医疗机构基本是清一色的公立机 构,私人资本几乎难以进入。事实上,教育、医疗从来没有市场化。如果市场化仅仅代表赚钱的话,那么政府也是把赚钱的机 会仅仅给了某些部门以及和它们相关的人员。
政府放权不意味着可以放弃义务。在市场经济社会,政府的角色被定位为“守夜人”。它不与民争权争利,但要维持 一个良好的竞争秩序,让大家有一个公平的竞争起点,并为社会建立一个最基本的安全网。
政府还有很多事需要做,很多孩子因为没钱得不到最基本的教育,贫困家庭可能因为看病而倾家荡产,占人口大多数 的农民尚被排除在养老保险之外,假冒伪劣层出不强,安全事故不断,环境与日俱下??政府还有很多权力不应该垄断,工商 部门不必对一个公司的名字都指手划脚,电信也不必以国家利益的名义高收费,广电部门也不必以有伤风化的名头管一个主持 人的发型,质检也不必打着评优的旗号乱要钱??
在这场划时代的改革开始前,中国是一个缺乏梦想的社会,因为那个社会不需要梦想,需要的是“螺丝钉”。改革开 启了中国人的梦想。但是当这个梦想由小变大的时候,人们需要的是更大的舞台和更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