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河北文安推进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_新闻中心_新浪网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北文安推进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5日15:13   河北日报

  “在村里的小商店、药店就能够借到我们想看的图书,很方便”;“我们村有文化示范户,几乎每天晚上都有文化活动”;“今年5月份,镇上的文化站搬出镇政府大院,迁到镇中心,变成了开放式的,很受老百姓欢迎”……

  去年以来,文安县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初步构建了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引导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有效破解了文化惠民工程如何在农村落地生根的难题。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富裕了的农民,迫切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文安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上获得了巨大的飞跃,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较为贫乏。2007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文化站长》揭示了农村经历的从“求生存”到“求文化”的转变。文安县苏桥镇民主村村民李中原看了这部电视剧后说,现在兜里有些闲钱了,住得好、吃得好已经不能满足了,我们也需要精神上的享受,需要这样的文化站长来干事创业。这朴素的语言,反映出了农民的“文化饥渴”。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既鼓农民‘钱袋’又富农民‘脑袋’的思路,重视维护农民的文化权益,致力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开展了许多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普通百姓的活动,使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县委书记于宝华说,近年来,县、乡两级政府为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投入不少,但离农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三下乡’工作中长期困扰的‘上欠有效辐射,下缺有力支撑’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输血式地拨款给农村,效果并不好。政府出钱包办送去的‘文化大餐’往往不合农民的口味。”文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连杰认为,农村文化发展要求政府扶持,但政府对文化建设应重在引导而不是包办,特别需要与农村内生力量的接应。

  农民怎样才能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安县的做法是:政府引导,调动农民群众的文化自觉

  苏桥镇民生村丁忠意夫妇和两个女儿全是京剧爱好者,农闲时一家人就唱上两段,纯属业余爱好,村里的邻居们有时也去他家听听戏,解解闷。镇里把他家确定为农村文化示范户,进行积极帮扶和鼓励,丁忠意家渐渐出了名。附近十里八村到他家学戏、听戏的人逐渐增多。

  宗守业是新镇镇二村人,他有自己的企业,爱好京剧、武术,擅长乐器。在被确定为农村文化示范户后,他由自娱自乐转变为引导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他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组织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还在村里成立了秧歌队,自己出资购置表演器材。宗守业也因此成为新镇文化活动的“品牌代言人”。

  像丁忠意、宗守业这样的文化示范户,文安县共有3200多户,他们是农村文化的活跃分子。文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王盛运说,农村中有很多文化能人,书画、戏曲、科技、卫生等各方面人才应有尽有,将他们选为农村文化示范户,并在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目的是使其成为先进文化和技术、信息的主力军和传播者,成为活跃基层、服务农民的文化力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