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安在123个村建起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5日15:13   河北 日报

  “以往农村文化建设注重为农民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科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农民的选择余地不大,参与的热情自然不高。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文化要想在农村得到很好发展,必须让农民群众由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和接受者变成参与者和推动者。”刘连杰说,文化示范户这一模式是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从文安的基础和条件出发,将政府力量作用于社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唤醒了农民的参与热情,调动了沉睡于乡野的文化资源,从而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

  据介绍,目前,文安在123个村建起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了各类农民文化社团283个,吸引了3万多村民参与活动;3200余户的文化示范户,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科技能人”。

  群众唱主角,政府搞服务,调动农民对文化的参与和创造热情

  在大柳河镇刘小泗村邵金桂的“民得利”超市里,安放着一个便民书架,书架上摆放着文学作品、马列著作、农业科技图书和期刊等。自从摆上了便民书架,来超市买东西的农民群众增添了一份免费看书的乐趣。

  为了让农民群众多读书、读好书,文安县将乡镇和村图书室内的部分图书免费投放到村街的小商店、小诊所等农民群众随时可去、随手可取、随时可学的场所,推行村(镇)有民管(营),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目前,全县已设立这样的试点农民书屋90多个,群众一致反映:政府服务真到位,便民图书真便民。

  农民群众参与和创造热情高低是农村文化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志。为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文安县对年演出50场次以上、制度健全的文化社团进行帮扶,提供办公室、演出场地、器材、车辆和经费支持;为了让群众活动有场地,娱乐有器具,他们发动企业家或团体,组织开展文化支农捐赠活动,筹措了价值近千万元的文化设施和文体器材;为了调动普通群众的演出热情,文安县以社区、乡镇为单位组织辖区文化团体的大型汇演,并精选出优秀民间花会队伍参加县艺术节调演,形成了“基层汇演自己比、广场调演竞相比”的文化赛场氛围。

  从台前退到幕后,从主办变成服务。县委、县政府转变官办文化的传统思路,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实行市场化运作,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文安县春节联欢会,由新钢公司、凯跃集团等企业共同出资,邀请到了戴玉强、李嘉存、刘兰芳等著名表演艺术家到场演出,取得成功。“国寿杯”书画八人联展、新镇镇工商联筹办的大型戏曲盛会等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文安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通过创新文化建管模式,激活了农村文化主体,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来源 河北日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