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语文教科书30年“变脸”(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5日17:35   内蒙古晨报
语文教科书30年“变脸”(组图)
生命的意义

语文教科书30年“变脸”(组图)
小桔灯

语文教科书30年“变脸”(组图)
海燕

  本报记者 关晓勇

  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赶跑《狼牙山五壮士》,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换《阿Q正传》,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取代《陈焕生上城》……

  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每次“变脸”,引发的震荡已远远超过语言本身,已经上升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思想的教育与改造等层面的讨论,而这些都是改革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部中学语文教材“变脸记”,见证的却是改革开放30年文化和思想的变迁。

  紧随时代的改版

  1996年,第三届全国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时,土默特学校的语文教师张德威不曾预料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又在着手进行新一轮的教科书改革。

  张德威从事语文教学20多年,回忆自己的教学生涯,张老师对教材的演变感触颇深:“变化太大了,基本上是每4年一次变动,每次都会增减不少内容,老师们需要不断补充知识,有时候真感觉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节奏了。”

  算上当学生时和教学生涯,张德威见证了6次中小学教科书变革,印象最深的是1978年的人教版教材,因为那套教材改变了我国教科书混乱和缺失的现象。

  翻阅人教社的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1977年以前,因为文革,人教社全体人员被下放改造,国内教科书编撰从上世纪60年代后一直处于真空状态。1977年,邓小平复出主持工作后,首抓的第一批重大事项便是中小学教育。他将人教社人员全部调回,组织编写教材,并强调“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经过一年的编写,1978年秋天,小学、初中和高中起始年级新生如期拿到了人教版新书。新教材吸取了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特别是这套教材清除了十年动乱时期出版的教材中的许多谬误内容,改正了在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上的一些不适当的处理方法。

  1981年,人教社又根据邓小平“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指示精神,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并修订颁发了五年制小学和中学教学计划。此后,1984年、1986年、1990年、2000年,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及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变迁,人教社对中小学教科书进行了修订。

  从2001年开始,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改革,我国相继有84家出版社编写的教材通过了教育部审定,由各地选用,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张德威告诉记者,语文教材除了文学知识,民族文化、革命传统、时代元素是三大主线,教材的每次变动都是围绕着这三大主线进行调整。虽然每次文章篇目的变动都会引发舆论的声讨,但是张德威认为,文章的选择总体上还是与时俱进的。

  革命传统的继承

  今年8月,著名散文作家魏巍去世,又引起了一场语文教科书变动的讨论。因为,魏巍去世后不久,其影响数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从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删除。不少人在网络上发表评议,批评“革命文章”又少了一个。

  对此,张德威的观点是,在课本内容上,《狼牙山五壮士》、《七根火柴》、《老山界》等宣传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传统的文章正在逐渐淡出课本,这是出于与时代接轨的考虑。在当时,教材中革命英雄主义占主要成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在20世纪70年代人的心中很容易产生共鸣。而且那个时候,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从小都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对这些战争题材的故事有较深刻了解,甚至有些老师还亲身经历过,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动情,学生听得也动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同样,把《狼牙山五壮士》从新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张德威认为,现在社会以多元化为主,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

  他告诉记者,新时期的英雄很多,比如袁隆平、任长霞等人的英雄事迹已收录到新课本中。新的时期革命英雄主义仍然需要,只是这种需要应该转化形式。在和平时期,新英雄用新的方式付出与奉献,这些方式很贴近生活,与孩子们的环境接近,这对孩子们理解什么是英雄主义,怎么做到英雄主义有很大帮助。

  对此,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王文龙深有感触,即将毕业并志向做一名中学教师的他,对当今中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了一番研究。本想结合革命题材的文章,提前储存一些革命电影,增强授课的生动性,迫于两种原因,他放弃了这种想法。一是因为很多革命题材的文章已经从教科书中删除;二是在网上搜来搜去也难以找到《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电影。

  王文龙不由地感叹,想把握当前的中学课本,首先要仔细研究这个时代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入了解学生们的精神需求。

  爱情题材的引入

  与革命题材相比,大量的爱情题材文章更让王文龙棘手。

  “爱情”在如今的中学生眼里已不再是那么讳莫如深了,如今语文教材中也有迎合之势。在人教版初三语文教材中,王文龙看到了《泰坦尼克号》中的精彩对白,而且还配上了两幅精美的剧照。

  “罗斯:我爱你,杰克。”

  “杰克:你必须赏我这个面子……答应我,你要活下去……你永远不会放弃……无论怎样没希望……现在答应我,永远遵守诺言。”

  虽然从心理角度,王文龙完全可以接受这样的对白,但是回想起自己初中时,老师和家长对“早恋”的戒备,他担心这样的文章更容易误导中学生。更让他担心的是,在配套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尘埃落定》成为入选的当代长篇小说,由于小说中有一些关于性的描写,王文龙感到不知所措。

  和王文龙一样,很多70、80一族都清楚,受到传统对两性观念的影响,爱情类文章很少出现在语文教材上。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意象鲜活、更具人性化的现代爱情作品逐渐进入了中学语文教科书。

  张德威认为,涉及爱情与两性的文章逐渐增多,心理健康课取代了青春期教育。改革开放同时受到西方思想影响,性解放也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人们的神经,正视性与爱情才是正确的,以前忌讳谈性,导致的是孩子们对性的神秘感的好奇,所以不如光明正大地在学生面前把爱情与性讲明白,对于他们日后的爱情观、人生观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现在的课本更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为当前教育补充了“情感与人文”的元素。

  张德威告诉记者,大量爱情题材文章入选,引起了很多家长的不满,这其实就体现了两代人思想的差距。家长们大多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中国的教育是谈“情”色变,说“爱”语钝,爱情话题最为忌讳。但是家长们也深知当今孩子的逆反心理比较强,对待情感启蒙,只能疏导而不能一味封杀,也逐渐接受了当前的教育模式。真正让家长们很难接受的是“武侠题材”的入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