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万广告费和80万的善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13:11  新民周刊

  广告

  《新民周刊》:因为芬必得的广告,你受到过质疑吗?

  石青华:有。有些人说,石青华,你现在成名了,大街小巷的广告,都是你的大头像,这些苦难的孩子让你成名了。说这话的人实在是没有看到我成名背后的很多很多无奈,我是一点不想成名的,可孩子要吃饭啊。

  《新民周刊》: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石青华:一开始,我的态度很简单,就是——不拍!我此前靠自己的幼儿园收入,还有一些朋友的参与,做了3年,坚持下来了。我当时就想,芬必得做广告,不找明星,找我干吗?所以,我很坚决地回绝了,我觉得我们没那必要!

  《新民周刊》:那后来怎么又答应了?

  石青华:关键是后来想通了,要为孩子以后的出路考虑,拍广告一方面能解决学校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让更多的人知道学校的情况,这样帮助我们的人就多了。

  《新民周刊》:广告播出后的实际效果呢?

  石青华:社会反响超出了想象。播出一个月后,最多的一次到学校来的人起码有七八百人。

  《新民周刊》:是来帮助你的还是来调查你的?

  石青华:不同的人都有。人太多了,我只好把门关起来,不能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习。

  《新民周刊》:学校后来搬迁到现在这个地方,也有这个原因?

  石青华:主要是房屋纠纷,本来那个房子一年5万元租金,很便宜。但是一个做物流的老板开价30万元一年,房东就见利忘义了。他感觉我做广告发财了。

  我们是签了合同的,起初我不同意搬走,房东就经常骚扰我们。我们几个老师开会后决定搬走,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环境。孩子们的心本来就是受伤的,不能再受刺激了。有一个孩子甚至要拿刀把那个物流经理砍死,说这样就可以保住我们的家了。我拦住那孩子,一直做思想工作,最后这孩子说,原谅他吧,一个没有爱的人不能理解这个家的重要性。

  《新民周刊》:回到刚才的话题,芬必得广告给学校和孩子带来了哪些实际的好处?

  石青华:教学设备的改进、孩子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在,我们有了专业的体育、美术、音乐、电脑教室,还有图书室。生活方面,每个孩子每天有一袋鲜奶。这些都是芬必得广告带来的效应。不然,人家不了解我们学校。吃的问题,在广告播出两个月后,基本就都得到解决,现在餐餐有肉,告别了以前顿顿吃大白菜的历史。

  《新民周刊》:广告直接收入多少,用到哪里去了?

  石青华:20多万元,第一批广告款用于学校现在的校舍租金了。

  《新民周刊》:其他呢?比如捐款。

  石青华:我们在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的账户上已经筹集到了80多万元的捐款,这些都是广告影响带来的社会捐助。所有的捐款我都要求汇到那里。

  《新民周刊》:除了那20多万元,中美史克公司还给学校提供了什么?

  石青华:为孩子们建立了一所“芬必得健康小屋”医务室,配备了20个小药箱,里边有治感冒、发烧、腹泻的常备药,还有血压计、视力检测仪、听诊器等常规器械,孩子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在这里就能全部得到解决。11月11日,“光爱之家——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培训中心”挂牌,中美史克捐赠了“芬必得健康运动屋”。

  此外,令人感动的是,中美史克的员工还特意为我们成立了一个志愿者服务队——芬必得志愿者在行动。他们每个月都来这里帮助我们翻地、种菜,教孩子们舞蹈、武术、做手工……这真的是一家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

  《新民周刊》:谁来监督你收到的这些钱?

  石青华: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有理事会,学校有校管会。

  《新民周刊》:校管会由哪些人组成,你担任什么角色?

  石青华:在学校工作的老师,我只是中间一票。每一笔账目都公开透明。

  《新民周刊》:如果有网友或者其他人来查,你也允许公开?

  石青华:可以。

  明天

  《新民周刊》:学校每个月开支多少?

  石青华:基本开支都有社会捐助,唯一薄弱的就是医疗。还有就是老师的工资,我要别人捐款帮助孩子还可以,要别人捐款给老师发工资,就说不过去了。

  《新民周刊》:可是,现在拍广告有了收入,广告也带来更多捐助,你怎么还“哭穷”呢?

  石青华:捐款是多了,但这笔钱我必须放在儿童基金会,作为光爱基金的原始基金。等到了100万元,基金就可以启动,我才能动用这笔钱。

  《新民周刊》:这个基金主要面向哪些人?

  石青华:光爱之家的孩子。

  《新民周刊》:那你的生活来源呢?

  石青华:我是学校的校长、老师,按照规定,和老师一样每个月领700元。

  《新民周刊》:你爱人呢?

  石青华:我不是还有一个幼儿园吗?我爱人管理幼儿园。因为芬必得广告,知名度提高了,幼儿园效益好了很多,孩子从去年60多个增加到了127个。

  《新民周刊》:幼儿园每个月收益多少?

  石青华:好的时候一万多元。但每个月都要拿出不少钱来贴在光爱之家。

  《新民周刊》:现在光爱之家共计多少员工?

  石青华:14个,从师资到后勤,已经很专业化了。每个月工资总计将近1万元。不过,我们的老师已经3个月没有领工资了。我有时候对志愿者说,能不能捐助我们老师一点工资,你帮助了老师,就等于帮助了孩子。

  《新民周刊》:孩子的生活改善了,你自己呢?

  石青华:也有很大改善。说白了,我帮助了这些孩子,别人也帮助我养活我的家人,比如,我新生小孩的尿布、学费包括我的身体健康,都有志愿者在考虑解决。

  《新民周刊》:关于光爱之家的明天,你有什么想法?

  石青华:我的想法没有变——基金成立了,孩子们有一个保障,能够健康成长,实现他们的理想,起码在基金的保障下,能融入社会,有一技之长。然后我就可以去休息了,太累了。我也没啥宏伟计划,当然,做好事这条路是走定了,只是要量力而为。

  《新民周刊》:这个广告可能搭建了一座桥,在孩子与社会之间。

  石青华:是的。我们最高兴的就是,去年两会期间,已经有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的提案,他所提的方案就是我们已经在做的,我非常开心,起码说明我们做对了。

  《新民周刊》:一年后再访问光爱之家,“喜闻乐见”的地方还真不少。只是救助的色彩确实还是很浓厚,从五花八门的衣服到不成体系的教育都有体现。

  石青华:政府与社会救助应该结合起来,各担其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103个流浪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