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十年 身份证明的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7日11:03  人民网
三十年身份证明的变迁

三十年身份证明的变迁

  北京有600万“新市民”。据统计,目前北京的流动人口九成以上在京居留半年以上,五成在京居住5年以上,平均来京时间接近6年,举家迁移的比例超过四成。

  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6亿辆,取得汽车驾驶证的有近1.15亿人。

  现在,北京平均每1.46个家庭、每5人就拥有1辆汽车。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 1978年,全国因私出境平均每年7000人次,2007年一年全国出境居民就达8132多万人次。与我国签署互免签证协议的国家目前已达66个,这个数字在1978年仅为3个。

  【编者的话】

  封闭到开放的路标

  30年间,我们完成了“乡土中国”到“开放中国”的历史跨越。这些“身份证明”的变迁,悄然诉说着新时期中国社会与公民权利的前行

  出门在外,拿什么证明你自己?

  多数人第一反应是:还用说吗,身份证!

  静心思量,就在30年间,证明我们身份的这个小小物件,经历了多么巨大的跨越——

  30年前,我们出门总不得不带上一张介绍信;30年前,绝大多数中国人不敢想象自己会跟驾照、护照扯上关系。今天,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中国人的脚步越走越远,中国人的自由流动已成常态。

  曾记得,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国通行的身份证明只有一种:介绍信。薄薄一纸,离了它,出门、办事寸步难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固守乡土的人们有了频繁流动的需要,封闭的管理模式开始动摇。1985年,一人一证的居民身份证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

  更便于个人使用和社会管理的身份证普及,“盲流”和“收容遣送”成为历史名词,暂住证和居住证成为人们生活在异乡的证明……普通中国百姓,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权利。

  今天,尽管户口仍是户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对变革固有户籍管理制度的呼吁和努力从未停歇:城乡二元的户口体制正在突破,城市户口所附加的利益价值逐渐松动。

  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对外开放的扩大,护照走进越来越多普通中国公民的生活。一个民族,更加紧密地拥抱世界,一个时代,更加坚定地走向开放。

  那时,出门必备介绍信

  本报记者 梁昌杰

  今年56岁的郑卫国,曾是湖北省黄梅县文化馆馆长,提起介绍信,勾起了他的回忆。

  “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没有介绍信寸步难行。1971年,黄梅县文化馆有机会去武汉参加文艺演出放电影,同事小袁老家在武汉,我们就让他拿着介绍信带着胶片去了。没想到小袁把介绍信揣在兜里,洗衣服时给洗坏了。正巧遇上工人纠察队,小袁拿不出介绍信,被当作‘黑户’给纠察去,单位领导赶去才把他接出来。”

  1985年之后,身份证逐渐普及起来。然而为了保险,那几年郑卫国出门还是会同时再开一张介绍信。1987年,他们去武汉参加一个戏剧节,就多亏了一张介绍信才避免流落街头,因为稍微正规一些的宾馆都必须有介绍信才让入住。“哪里像现在,带着一张身份证就够了,出行办事都方便!”

  我是“北京新市民”

  北 柳

  苏琪是一名电脑程序员,在北京生活了8年。她一口地道的京腔,对京城好玩有趣之地了然于胸。

  每次回家,亲戚都羡慕地说:“妮子啊,你现在是北京人,不简单。”苏琪便呵呵笑两声,这其中,有点自嘲和无奈。

  到北京第二年,苏琪想打听办户口的事,兴冲冲去派出所询问。工作人员懒洋洋地问:“在北京连续3年,每年纳税达到80万元了吗?”苏琪诧异地摇头。

  “或者,你能证明自己是一个近3年纳税总额达到300万元的私营企业主?”苏琪依旧摇头。“回去吧,像你这样的普通北漂,全北京好几百万。”

  没有户口,排遣不了心中的漂泊感,总觉得自己少一个“身份证明”。固执的苏琪对这几年户籍制度改革的新闻分外关注。第一次听说手中的“暂住证”可以换成“居住证”,凭这个所谓的“北京绿卡”,可以“在购房、子女入托、入中小学等方面享受本市市民待遇”时,苏琪欢欣鼓舞。可是,直到今天,苏琪还是买不了低价的“两限房”,买不起高价的市场房。而她同样拿着“居住证”的同事,还在为在北京上学的孩子既不能在北京高考、没学籍不能回老家高考的事犯愁。

  司机那会儿很吃香

  本报记者 纪雅林

  在太行山麓的一个小城,刚满52岁的李建平是一家机关单位的司机。他的“驾龄”,算到今年整整28年。

  说起老李开车,还得从他父亲说起。老李的父亲,新中国成立前是个修汽车的学徒工,建国后考了驾驶证,开了十几年卡车。在父亲的带动下,老李一家这辈子都在跟汽车打交道:大哥是交警,小妹在运输公司工作,自己和妻子都在交通局。

  有的时候,老李会给年轻司机讲起自己当年的经历。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谁想学车就能学,必须要单位批准,调到车队才有资格,跟着师傅学三年,再考驾照。而有驾照,就意味着好工作,很让人眼热。“那时候物资不丰富,当司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还能捎回什么饼干啊、毛料啊之类的紧缺货,周围人巴结都来不及呢。”回忆起自己“辉煌”的年代,老李咂咂嘴,“如今时代不同了,只要想学车,花上个把月就行。”

  30年来,从东风“解放”,到“130”工具车,再到“213”吉普、桑塔纳2000,现在是凯美瑞,老李开的车越来越“高级”,不过这些都是公车。去年考取驾照的儿子小李,正打算给家里买辆小车,让开了一辈子公家车的老爸也开开自己的车。

  “外国变近了,世界变小了”

  周 路

  中联国兴书画院的徐磊因为职业原因,经常出国交流。30年前第一次办理护照的情景,他还记忆犹新。

  “那时候,出国可是件大事。先得去公安局排队领表,一天只发20多张表,第一次去一看,领表的人排成长龙,傻眼了,没有领到表。第二天我6点多就去了,还是没领到。第三次起了大早,半夜3点就起床去排队,才终于把表领了出来。”

  过了这关的徐磊还不能松劲,接下来还要面对:单位审批证明、境外邀请材料、经济担保证明、办理公证、提交翻译材料诸多手续和审批程序。“前前后后50天,拿到出国护照时,只有一个感觉,累!”

  2002年,徐磊再办护照时就不同了。“这一次,从填表、拍照到受理还不到10分钟,不到5天就收到护照。现在办护照更是方便,不用再填写登记卡了,出国就跟去趟外地差不多。一个感觉,外国变近了,世界变小了。”徐磊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