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和骨灰被发现葬在南京牛首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03:16  扬子晚报
郑和骨灰被发现葬在南京牛首山(图)
牛首山的弘觉寺塔(郑和德塔)与郑和墓在一条垂直线上

  阿育王塔22日已经出函,但是金陵大报恩寺地宫之谜仍未揭开。此时,又一个与明成祖朱棣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另一桩考古悬案,历尽半个世纪,近日终于浮出水面。

  众所周知,南京南郊牛首山有一座郑和墓,但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衣冠冢。因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途中病逝印度古里,他的真身究竟葬于何处,一直备受争议,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悬案。近日,南京博物院专家葛晓康先生从半个世纪前在南京牛首山一座古塔地宫中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线索,经过长达15年对文物和文献的破译,一个重大发现让他大吃一惊,牛首山弘觉寺舍利塔地宫,就是郑和真身葬所,也就意味着地宫出土的人牙就是郑和的牙舍利。葛晓康的研究成果《南京牛首山弘觉寺郑和德塔考证》已发表在第5期《中国历史文物》。

  [证据1]现有郑和墓只是衣冠冢

  专家实地考察,证明郑和德塔(现在认为的弘觉寺塔)与郑和衣冠冢(现在认为的郑和墓)在一条垂直线上,与康熙《江宁县志》记载“三宝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此则赐葬衣冠处也”,完全吻合

  昨日,记者随葛晓康来到佛教“牛头禅”发源地牛首山,在其南麓周坊村一片寂静的树林里,郑和墓出现在眼前。当地农民称之为回回山,称墓为马回回墓。墓丘背依牛首山,坐北朝南,长300米,东西长60米,高约8米。墓前原有一批神道石刻和巨碑石座,今已无存。葛晓康指给记者看,墓牌坊、墓丘与背后山上的弘觉寺舍利塔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郑和墓自1959年发现以来,学术界对该墓是否是郑和的真身墓,一直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当年指认郑和墓主要依据村民的传说和推测,没有发现证明此墓是郑和墓的文物。因此,郑和病逝于印度古里,应该葬在印度,南京牛首山这座“郑和墓”至多只是郑和衣冠冢的说法一直占上风。理由是郑和1433年4月逝世于印度古里,船队同年7月返回国内。就是说,从郑和病逝到船队返国历时3个多月。正是炎热的季节,航线又地处热带,郑和的遗体显然不可能保存好带回国内安葬,很可能葬在古里、苏门答腊或爪哇。这一观点被一些专家基本上盖棺论定。 而郑和后裔却认为,南京郑和墓并非衣冠冢,是名副其实的郑和安葬墓。

  葛晓康说:据清康熙《江宁县志》记载:“三宝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永乐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密知建文踪迹,回朝皆奏不闻,史称其有隐忠云。宣德初,复命入西洋,卒于古里国,此则赐葬衣冠处也。阴兄之子义,世袭锦衣千户,后遂袝焉”。“我们认为,郑和墓在牛首山西麓的记载是正确的,因为这段文字还记载了郑和养子的墓也在牛首山西麓,所以,这里出错的概率应该是很小的。那么如果一人有两处墓,可能是:一为衣冠冢,一为真身墓,因为只有真身处才称为‘墓’,而衣冠处则称为‘冢’。而弘觉寺塔恰好位于《江宁县志》记载牛首山西麓,证明与县志的记载完全吻合。”

  葛晓康告诉记者,“我关注郑和墓历史悬案已经多年,始终赞同郑和归葬南京的说法,但苦于没有充分证据。”为了寻找答案,葛晓康苦心研究15年,南博收藏的一批52年前牛首山弘觉寺舍利塔塔基地宫出土的文物,再次引起他的注意,神秘面纱逐渐露出一角。

  [证据2]文物铭文有“太监佛弟子”字样

  专家再次考证,现在看到的牛首山上的唐塔是明宣德所建弘觉寺塔,汉语中的塔,梵语意为坟墓。塔中地宫里的文物,表明墓主的身份是一位太监,同时也是一位佛家弟子

  “1956年7月14日,几个青年游览风景区牛首山时,在弘觉寺舍利塔塔基发现了地宫。南京博物院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进行抢救性挖掘。”当年参加考古的南京博物院专家蔡述传介绍说:“塔底中央有一圆洞,洞盖已被揭开,盖的反面刻有41.5厘米直径的圆形花纹,洞深1.06米,底为83.5厘米见方,上圆下方,有砖砌的拱券,顶口直径83.5厘米。地宫中出土了铜器、瓷器、玉器,一颗人的牙齿和一颗动物牛牙,在一个青釉罐里发现了少许骨灰,以及其它十多件文物。最为精美的是一组“鎏金喇嘛塔”,塔上一尊铜鎏金释迦涅槃像长10厘米、宽4厘米,通体鎏金,为卧式,形象生动,像外有金棺银椁,目前已成为南博镇院之宝。”

  可惜的是,雕刻有精美纹饰的地宫石盖板当年被村民扔进了周边的湖中,“我们请了潜水考古专家下湖寻找,但因湖中地形复杂,寻找了好几天,还是没有下落。由于塔上所刻铭文‘御用监太监李福善’不见文献记载,所以当时的断代依据是塔上的最早墨书题记,即塔第四层东北门上‘正统五年,1440年,三月初四日赵氏妙玉’。后来对塔的建造年代和这批珍贵文物的来龙去脉,从未做过考证。因此,有关这批出土文物的来历,就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谜。”

  最近,考古专家对牛首山弘觉寺舍利塔地宫进行了重新测量和清理,给葛晓康增加了信心。在清理过程中,考古专家发现地宫底部已经到岩石,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现存的弘觉寺舍利塔应为文献明确记载的明宣德八年所始建。据葛晓康介绍,牛首山上的弘觉禅寺创建于南朝梁代天监年中,称佛窟寺,南唐时改称弘觉寺,后几经兴废,现在看到的是明宣德所建弘觉寺塔。接着,葛晓康对记者解释道:汉语中的“塔”一词,来源于梵语“stupa”,原意为坟墓。“难道这个塔是一座‘墓’?那么塔中地宫出土文物铭文“御用监太监李福善”究竟是谁?喇嘛塔铭文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这位太监是佛弟子,但面对佛祖他为什么一反常规使用俗家姓名而不是法名?这位墓主李福善大人又为何有如此高的待遇?”

  葛晓康决心顺着这条线索,寻找下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郑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