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色报道”开启中国灾难报道里程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07:26  中国青年报

  历时30多天的艰苦采访,换回了中国新闻史上的一组经典篇章。从1987年6月24日至7月4日,三篇整版调查性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和《绿色的悲哀》刊登在《中国青年报》醒目的位置。

  “这场悲剧肇始于何时?蕃衍于何方?在对自然、社会、人相互关系的深入探究中,人们自会得出超乎大兴安岭之外的种种结论。而这结论最终将会使我们更加理解我们的国家,理解我们的改革。”这段意味深长的文字反复出现在三篇报道的编者按里。

  《红色的警告》记录了灾难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写了在熊熊大火中仍然热衷于开会、讨论、扯皮的官僚主义者们;写了“大火不报、支持不要”的那个泼辣果敢却又缺乏科学知识的女县长;写了废墟中如耻辱柱一般矗立的县长家的红瓦房。

  《黑色的咏叹》叙述了火灾背景下的人物命运和人在极端场合下的表现。

  《绿色的悲哀》则前瞻性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了这场灾难的生态原因。

  写稿的那一个多星期,正是北京最热的季节。雷收麦和贾永住在中国青年报社附近3角5分钱一晚的地下室里,总共吃掉了40多袋方便面。为防止闹肚子,贾永还用5斤粮票,换来一辫子大蒜。

  中国青年报社前任社长、总编辑徐祝庆仍然记得,在《红色的警告》发表的前一天晚上,杨浪光着脊梁,大汗淋漓,在大样上“吭哧吭哧”地改稿。

  报道用令人振聋发聩的声音提出,这次大火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是我们——犯有严重的官僚主义,而我们僵化的体制,也使得我们成为官僚主义。这场大火,对我们是不烧死的烧死。”

  报道发表后,大火涉及的方方面面,无不“活在一种沉重的反思中”。虽然是批评报道,却起到了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事实上,“三色报道”披露官僚主义,触及体制弊端,在全国人民心中激起的震撼和思考,已远远超过了森林大火本身。

  “三色报道”也获得读者和新闻界同行的高度肯定。它不仅获得当年的全国好新闻特别奖,中国新闻学会还为此召开专题研讨会。一名湖北读者来信说:“以前我总以为我们国家的记者只是粉饰太平的人”,读了报道“深感你们也无愧是时代最崇高的战士”。

  一位资深编辑评价说:“‘三色报道’标志着中国新闻人开始回归新闻本身,它开启了中国灾难报道的里程碑。”

  21年来,“三色报道”成为新闻专业学生的必读篇目。其代表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水准,成为一代又一代新闻人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勇敢的民族是开放的民族,开放的民族需要开放的新闻,开放的新闻则需要一代具有开放新闻观念的人去创造。”“三色报道”当年的责任编辑杨浪今天总结说。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