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盘点30年民主发展 俞可平称要突破不要突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02:31  人民网-人民日报

  对话嘉宾

  俞可平(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基层民主、党内民主、协商民主、社会民主、人民民主……

  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呼声,30年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明了中国民主政治前进的方向。

  改革开放30年之际,记者专访知名政治学者、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请他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作简要回顾和展望。

  两条腿走路:

  民主存量可观

  □民主是个大概念,但民主是个好东西,老百姓能真切感受到

  □中国民主进步,必须放到中国历史长河看,放到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看

  记者:近来,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甘肃陇南的群体性事件都第一时间在媒体上报道出来。可不可以这样说,普通公民从身边可感受民主的发展?

  俞可平:是的,民主是个大概念,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但民主是个好东西,老百姓能真切感受到。这些事故、事件的披露,表明我们在信息公开方面的进步。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治透明度。信息公开就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

  记者: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民主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存在“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情况。

  俞可平: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一些人习惯按照西方多党制、全民普选和三权分立的标准,来衡量改革时期中国的政治发展,认为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基本没有变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包括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我们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从总体上说,政治体制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如果没有民主政治的发展,就不会有经济的长足发展。政治体制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中国要比在西方国家大得多。

  不能简单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有些东西,在西方人看来,觉得很普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中国民主进步,必须放到中国历史长河看,放到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看。例如,建设法治国家,从法制到法治,中国走了几千年。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哪里见过民告官?现在不但有,而且有法律制度的保护。虽然中国法治不完善,但是目标定下来,朝着那个方向走,这就是重大突破。

  记者:您提出增量民主,民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就是存量。您认为中国民主观念和制度方面,有哪些重要的存量?

  俞可平:所谓存量,就是已经取得的政治民主的成就和经验。30年来,中国民主发展积累了可观的存量。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主要内容可归结为六个方面: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党内民主、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改革。这些民主实践,给我们在观念和制度层面留下了财富。

  在思想观念上,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理论创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影响民主政治进程而言,主要有八个新观念:以人为本、人权、私有财产、法治、公民社会、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和全球化。

  制度和实践的进步,可以简要概括为七个方面:党和国家适度分离;公民社会出现;依法治国,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扩大直接选举和地方自治的范围;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治透明度;建立服务政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实行听证制度和协商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

  公民参与:

  民主核心问题

  □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才能真正运转起来

  □电视辩论、网络论坛、手机短信……公民参与新形式正在出现

  记者:最近,重庆处理出租车停运风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出面与出租车司机、市民代表座谈。这是不是扩大公民参与?

  俞可平:当然是。公民参与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政府官员在制定政策时,主动听取公众意见,是公民参与的一种方式。

  民主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才能真正运转起来。可以说,没有公民参与,就没有民主政治。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可以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可以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和民主,能够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与安定。公民参与本身就是公民的价值和美德。

  记者:公民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这些年,我们为扩大公民参与做了哪些事情?

  俞可平:扩大公民参与,中国在三个方面进步明显:第一,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进一步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例如,全面推行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扩大领导干部公推直选的范围。第二,推行重大政策的公示和听证制度。国务院带头,对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都采用了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利益相关者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例如,北京市的烟花燃放政策,由完全禁放改为适度限放,就是在广泛听取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做出的。第三,政府就重大事情与人民群众进行协商对话。比如,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地方政府就一些重大问题召开公民座谈会,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

  记者:中国网民有2.53亿。一方面,网民积极在网上发言;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上网来交流,这是中国政坛一种新气象。这是否意味着公民参与有了新途径?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俞可平:公民参与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参与的形式也在不断增加。在信息和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一些新的公民参与形式正在出现,如电视辩论、网络论坛、手机短信等。政府官员与公民进行对话交流有了新途径。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新兴的公民参与渠道正变得日益重要。

  记者:如何进一步扩大公民参与?

  俞可平:要注意处理好公民参与中的问题,一个是公民缺少参与热情,一个是公民有很高的参与热情和参与需求,但缺乏通畅的合法参与途径。要使公民参与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权利,有利于维持政治稳定,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一方面要拓宽参与的渠道,另一方面则要规范参与的行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