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以敢指出中国人的缺点,正因为我是中国人。长期以来,你们所看到的,多是虚骄的中国人。而现在,二十世纪七○年后,有检讨能力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代中国人诞生,我们需要各位的帮助。——柏杨
《丑陋的中国人》1986年被花城出版社以非正式授权的方式首次引进大陆后,立即成为超级畅销书,并由此引发了关于国民性话题的热烈讨论。在这背后,却有一场鲜为人知的出版内幕,其中的曲折、风险、观点争议和交锋,成为改革开放年代思想解放历程的一个小小注脚。
口述历史:陈俊年(1986年任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最早把《丑陋的中国人》引进大陆的出版人之一。现为广东省政协常委。)
时间:2008年11月26日上午9:00~10:10
地点: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
1986年《丑陋的中国人》刚引进大陆时主要有两个版本,花城和湖南文艺,我们几乎是同时推出的。不过湖南文艺是把当时柏杨散见于国内报刊的一些文章结集起来,我们则是近乎原版,只删了一两篇。
“这本书必须出”
1986年10月,花城的社长王曼去深圳参加一个港台方面的座谈会,一个香港朋友给了他一本《丑陋的中国人》,他带回来了,让我看看,我当时是副总编。拿到书后,我花了两天两夜认真地看了一遍,很震撼。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文革”刚过,三中全会开了,对两个“凡是”进行了批判,这主要是对思想政治路线的一种拨乱反正,就是从党和国家的政治层面,对大众思想观念的冲击还不是特别强烈。“文革”时,年轻人都以参加“红卫兵”为荣,但“文革”一结束,很多人都不敢承认这事,没有忏悔和反思,为什么会这样?《丑陋的中国人》的核心正好是批判国民劣根性,同时联系了当下中国人大量的日常生活观念和言行举止,这是思想解放应该涉及的大众领域,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我觉得这本书必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