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各市财政局局长谈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12:12  南方日报

  “我们又一次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入学习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从我省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辱使命,推动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为我省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作出更大贡献!”昨天,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昆在全省财政局长座谈会上,深入浅出分析当前我省面临的严峻财政形势和今后财政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后指出,进行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是历史赋予的任务,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判断和决策上来,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刘昆的论述实事求是,旁征博引,字字掷地有声,博得与会代表一阵阵热烈掌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财政收入总量大幅增长,广东财政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财政管理支出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在公共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等方面在全国率先作了大胆探索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新形势下,不进行新一轮的财政体制改革便意味着后退;不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主轴、建立完善财政配套政策体系,便无法促进全省经济发展,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各项改革的深化。

  可以肯定,这次会议十分及时,是一个认清形势、统一认识、统一步调、鼓舞士气的会议;是一次让财政干部纵横比较,更多看到不足,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新挑战的思想盛宴!

  我省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正扬帆起航!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昆:

  广东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

  刘昆强调,当前我省已进入改革攻坚期,以财政体制改革为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突破口,不仅是我省30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而且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必须通过改革有效引导地方政府行为,为我省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提供有力的体制支撑。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广东财政收入总量大幅度增长,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已具备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和条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主轴,建立完善财政配套政策体系,促进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和社会进步,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保持经济发展激励,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财政分配领域引入一次分配的竞争性原则,可以有效打破缺乏激励的平均主义,防止“等、靠、要”消极思想和“懒汉”思维。按照这一指导思想,为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促进全省经济财政协调发展,我省从2004年起实施激励型财政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2007年,我省67个县(市)平均一般预算收入从1.3亿元提高到2.89亿元,四年县均增加1.5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县从30个增加到59个,四年增加29个。实践证明,激励型财政机制是科学有效的,在特定的区域内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为此,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下一步财政体制改革,将继续保持激励型财政机制框架相对稳定,在我省限制开发区域以外的地区,继续实施以经济发展为基本导向的激励机制,实施政府有效引导的产业转移政策,鼓励地方加快发展,推进产业升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潜力和财政保障能力。

  (二)引入生态保护激励,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国家推行主体功能区规划,立足发挥比较优势,将全部国土划分为四类区域,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这与我省对欠发达地区实行重点突破战略,从缩小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角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也是完全一致的。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财政体制必须相应调整与其相适应,主要是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满足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支出需要。我省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对处于限制开发区的市县,通过明显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办法,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同时,改变现行激励型财政机制办法,对限制开发区引入生态保护激励型财政机制,研究建立生态环境衡量指标体系作为计算省财政转移支付增长的依据,生态保护得越好,财政转移支付越多,反之,财政转移支付越少。通过基本增长加生态保护激励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在保限制开发区基本运转的基础上增强改善环境的内在动力,进而使限制开发区达到与其他地区基本相当的公共服务能力。

  (三)着力保障基层运转,逐步建立激励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分税制改革以来,由于各级政府间事权划分并不十分明确,县一级政府承担了大量基础性事权,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其中,欠发达地区县基本上属于“吃饭财政”,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严重不足。近年来,省财政按照“保障民生”和“财力下沉”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基层和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但受总体财力的限制,欠发达地区基层财政仍较为困难。我省计划从2009年起,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在三年内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充分运用奖励手段,激励、鞭策县级通过自身努力和省市的帮助弥补财力缺口,最终达到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标准,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政策目标。通过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使其成为激励型财政机制的补充与延伸,增强欠发达地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区域间财政能力进一步趋于均衡。

  (四)实行先富帮后富,研究制订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近年来,我省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间财力差距不断缩小,但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之间的财力不平衡状况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对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了明显制约。我省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缘、政策优势,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率先步入发达地区行列,在经济上“先富”起来。同时,我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入了先富帮后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比较发达,财力比较雄厚,必须承担起先富帮后富的历史责任,进一步完善对口帮扶机制,为实现全省共同富裕作出新的贡献。

  (五)推动管理层级扁平化,深化市、县、区、镇各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层级较多,行政成本过高,尤其是公共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从上往下层层过滤形成“漏斗效应”,难以完全落到实处,成为阻碍科学发展、制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大障碍。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将逐步推进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有序推进省对县财政直管和市县财政分治,最终实现由市管区,负责均衡市与区的财力,由省管市和县(市),均衡市县运作的基本财力,使财政管理层级从目前的省、市、县、镇四级转向省、市和县(市)两级;同时,积极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全省大部分地区实行“镇财县管”和“村财镇代管”,规范镇(乡)财政收支和村级财务管理,提高基层政府和组织运转的财力保障水平,为省管县改革打好基础。

  省财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曾志权:

  把改革着眼点放到推动广东科学发展上来

  会上,省财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曾志权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特区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挤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上来。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新形势下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第二,把改革着眼点放到推动广东科学发展上来。围绕加快推进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眼于使城乡居民享受基本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在财政体制上作出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和调整,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早日总体实现;并适应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着眼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在财政体制上作出相应的、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和调整,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到实现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上来。围绕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这条改革的主线,坚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适应、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兼顾效率与公平及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等原则,从机制体制上去做文章,合理界定事权,科学分配财力,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

  第四,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到深化调研、完善思路上来。要围绕我省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结合工作实际,深化调研、完善思路,做到认识要深、思路要清、行动要快、工作要实,主动适应我省财政体制的改革与调整,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深圳

  重视财政体制在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作用

  重视财政体制在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体制的规范性和约束刚性。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财政体制改革要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以效率保障公平,以公平促进效率。尤其是不能片面地强调均衡,忽视了地区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财政体制的相对稳定性;体制规范应由侧重财力分配转变为事权划分与财力分配并重;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应着重体现在“基本”二字上,即满足辖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最基本、最迫切需要的公共服务,“均衡化”应明确不是“平均化”,“均衡化”充分考虑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性。必须立足于各地的实际情况,承认地区的差异性,结合各地区的实际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保障标准方面“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的范围和标准,逐步缩小而不是完全消除地区差异。同时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到地方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所付出的成本,不能因为公平而挫伤了欠发达地区以及发达地区发展的积极性。

  珠海

  充分运用财政体制等手段,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珠海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区域和社会群体间公共服务的统筹推进。针对珠海市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还相对滞后,财力保障不足的情况,从理顺财政管理体制入手,着力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珠海市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财政体制改革、转移支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手段,推动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向珠海西部地区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