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柳斌杰:两年内将组建三个双百亿大传媒集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10:45   南方新闻网
柳斌杰:两年内将组建三个双百亿大传媒集团
  2008年3月7日,北京,重庆人大代表团开放日。参加会议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回答记者提问。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覃爱玲 发自北京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最好方式,就是继续推动新闻出版业的深化改革

  -政策限制,办刊的只能办刊,出书的只能出书,办网的只能办网,办报的不能办电视,国际媒体哪有这样搞的?我们违背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自缚手脚。

  -现在我给你们透露个消息,跨地区组建联合出版传媒集团的工作,已经开始启动。最近两年,出版业至少要出现三个 “双百亿”——资产一百亿以上,年销售收入一百亿以上的企业。

  -下一步,中央部委所属的出版社要从中央部委分离出来,转企、脱钩、改制、重组,这是明年改革的重点。

  -传媒方面的税收政策正准备调整,报业今年又遇到纸张涨价的因素,很多报刊现在非常困难。所以要有一些扶持政策。

  -这次我署组织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专门把民营工作室作为一个调研专题,引起很大关注。以前是不会这么做的,不敢去接触这些所谓敏感问题,这次思想就解放了一点。事实上,民营出版机构应该说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生产力。

  -我们一贯重申支持新闻媒体依法加强舆论监督,对此我们的态度是鲜明的。

  11月14日,星期五上午,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4楼充满阳光的办公室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柳斌杰细述了自己几十年的改革历程、新闻出版体制破冰的艰辛和下一步的思路,并谈及新闻开放、异地监督、书号刊号改革、民营出版等前沿话题。

  文化的软肋

  南方周末:我们长期有一个困惑,中国是一个政治大国,而这三十年的发展也让我们成了一个经济大国,但是坦率地讲,我们的媒体水平跟中国的实力非常不相称,在舆论上没有国际影响力,没有主导权,是不是处于弱势的地位?

  柳斌杰:那是肯定的,目前是很弱势。在国际上,我们的舆论还没有与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大国、经济大国相称的影响力、公信力和说服力,有时比较被动。一出国门,你就会感到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新闻、中国的声音很少,而且有一点还多是负面的,正面的很难走出国门,很难进入国际社会。

  就原因来说,除了西方强势舆论主导之外,我们自己工作上也有不足,例如新闻视点不高、国际性不强,媒体的报刊结构也不合理,地域化、多而散,高水平上档次的比较少,没有国际性的传媒集团。

  南方周末: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为什么会缺少有品质的严肃文化产品?

  柳斌杰:我看还是一个体制机制问题。文化产品创造需要智慧,需要大师,需要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在目前单位所有、地区分割的体制下资源没搞活,人才出不来。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加紧深化改革,加快体制转变。转变以后,使媒体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内部有创造的冲动。在资源方面政府给那些实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集团再进行一定倾斜,让它们生产一些高端的、填补学科空白的、适合国际语境的、与世界对话的文化产品。

  我就常常想这个问题。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应该说知识积淀很雄厚。我们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数全世界第一,比许多国家的人口还多,光我们新闻出版行业从业人员就有1000万人。现在年出书品种是世界第一,2007年达到24万多种,美国才18万种。报纸也是世界第一,我们的报纸每年发行442亿份,没一个国家能出这么多的报纸。为什么就没有人家强呢?

  大而散,就是不强,很少有能拿得出去跟人家进行品牌竞争的产品。这是我们行业的一个遗憾,也是我们很惭愧的一件事情。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每年公布的影响世界的一百本书,影响世界的一百种报纸,影响世界的一百条新闻,影响世界的一百首歌曲,很少有中国的,我们的基本不能入围。这是我们文化的软肋。

  两年内出现大传媒集团

  南方周末:怎么去改变这种局面?

  柳斌杰:这几年重点在推动出版传媒行业向市场化转变,分几个步骤:一是政企政事分开,让媒体与党政机关脱钩,把单位的媒体变成社会媒体,这项工作(除中央部门在京出版单位外)大部分已经完成;二是转企改制,经营性的出版传媒要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全国已经组建了24家出版集团公司、49家报业集团,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有11家。

  我们还将继续推进改革,推动出版单位实现脱钩、转制,进行股份制改造,对有条件的出版企业继续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它们变成公众公司、社会媒体。过去出版传媒机构都是党政机关的附属物,现在随着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提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最好方式,就是继续推动新闻出版业的深化改革。我们正在研究规划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下一步,中央部委所属的出版社要从中央部委分离出来,转企、脱钩、改制、重组,这是明年改革的重点。中央部委过去有出版社、报社、杂志社,传媒由部门所有,很难有公信力,这些要统统改革,要变成传媒集团、出版集团,归入行业,独立运行。

  南方周末:为了做大做强,政府现在如何扶持大型出版集团公司?

  柳斌杰:中国传媒要有世界地位,必须要形成三五个世界一流的传媒集团,能够跨地区跨媒体跨国发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按行政级次配置出版资源,谁也大不了、强不了。你想要在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这样的区域内做大,根本不可能,因为它的资源和市场就那么多,没有发展余地。必须要把它从行政壁垒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公众的社会传媒集团公司,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中参与市场竞争。现在跨国传媒集团多在几十个国家办报刊、办出版、办电视,一个集团办上千种报刊,当然能左右国际舆论。我们也要向这个方向努力。

  中国必须要培养跟自己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大型媒体,要不然这么大个国家,没有舆论主导权,长期下去,中国在世界上也就是一个没有精神创造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我们有责任改变现实,开创未来。

  南方周末:但是这些集团现在还比较小,成长也难,您个人怎么看?

  柳斌杰:小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布局过于分散。过去是按行政级次来平均配置新闻出版资源的。一个部有一个出版社、一个报、一个刊。一个省有一个省报和人民、教育、科技等几个出版社。由于行政分割、地方保护,大家都做不大,也都做不强,都是那么一点市场。这是体制方面的原因。

  二是资本实力弱。过去没把出版传媒当经营产业来看待,往往是主办者给了创办经费后,就再没人投资了,除了党报的设备外,完全是自我积累自我发育起来的。现在要让它走出去,要跨行业兼并重组,但它没有资本,想做也做不到。在外资不能进入、国资不愿投入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呢?我想让它先上市,通过融资,积累一部分资本。这两年出版企业通过上市大概筹集了200多亿的资金,有了战略投资者。这就有了一点本钱为下一步兼并重组创造物质基础。

  三是条条框框限制了发展。这里有两个界限,一个是上面说的地区限制,强的不能强,弱的不能死;一个是政策限制,办刊的只能办刊,出书的只能出书,办网的只能办网,办报的不能办电视,国际媒体哪有这样搞的?一种信息要通过多种传播方式、传播载体进行传播,这是国际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我们违背了这个规律,自缚手脚。

  针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惟一出路就是进行改革,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培育出几个大的集团,这是当务之急。中国人是有这个能力的。你们可以看到,两三年之内就有成果出来。现在我给你们透露个消息,跨地区组建联合出版传媒集团的工作,已经开始启动。最近两年,出版业至少要出现三个“双百亿”——资产一百亿以上,年销售收入一百亿以上的企业。

  南方周末:现在是不是有眉目了?可不可以透露一下具体是哪几家?

  柳斌杰:到年底大家就会知道。

  南方周末:这样的大集团会不会形成行政捆绑式的?

  柳斌杰:不是。是企业自己搞的,依靠资本纽带、上市平台和市场法则实现的。现在集团化建设不搞行政的撮合。我所讲的都是以发展为目标,各方互利、自愿以资本为纽带的市场自由组合。行政力量在这里只起推动作用,给它们创造条件。

  南方周末:那您担心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吗?现在这些大型集团都是国有企业,都是国家扶持的,会不会走国有企业老路?

  柳斌杰:当然考虑过。为什么国有银行要股份化?就是考虑到它的效率问题。要实现公司组合后的高效,光转企不行,还要进一步进行股份制改造。由一股独占到多个股东,是利益的机制,企业有股东的监督,这就不一样了。进而要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样才能真正地走出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国有企业的困境。我认为效率不决定于资本的“出身”,而决定于使用资本的机制。

  所以我一直强调新闻出版业改革先要脱钩、转企、改制、公司化,然后才是兼并、重组、并购、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过了这样的几步,新的市场主体就接近上市公司的要求了,就是真正的独立主体,发展就有了战略力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柳斌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