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水马龙取代自行车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01:33  兰州晨报

  “车水马龙”取代自行车流

  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泥水路。这是上世纪70年代初兰州城市道路的真实写照。路况不良,车辆稀少、马路也少。到了2007年,兰州市城市道路总长1136公里,比解放初延长1046公里,与1978年相比,伸长了822公里;城市道路面积221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0.81平方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是家庭“三大件”之一。很多家庭最心爱的宝贝就是节衣缩食买来的自行车。兰州市交警部门统计数字显示,1978年到1987年间,兰州市自行车飞速普及,到20世纪80年代末,兰州市自行车数量达到120万辆,自行车成为那时交警部门的重点管理对象。“用浩浩荡荡来形容当时的自行车大军一点都不夸张,遇到上下班高峰,自行车道都容纳不下。”王忠义说,“那时候自行车违章比较多,因为当时人们的安全意识也比较差。而现在,同样是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时间,自行车大军似乎突然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交车、出租车和私家车组成的车流。”在1988年-1997年,交通开始由“骑车”向“开车”转变。1998年-2008年,汽车消费驶入快车道。1999年汽车开始走进部分居民家庭。现在,拥挤的私家车反倒取代自行车成马路上的景观了。

  目前,机动车的数量也出现了惊人增长,现在全市的机动车达到了28万辆,驾驶员超过27万人。

  警用装备发生了质的飞跃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这曲耳熟能详的歌谣反映了当年交警的形象。王忠义说,当时的交警不仅指挥道路交通,也担负了许多其它职责。老人迷路,小孩丢失,捡到钱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岗亭里的交警。而现在交警的职责主要变成了:道路管理、宣传教育、事故勘查处理与车辆和驾驶员管理。

  交通设施逐步完善的同时,交警的执法装备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王忠义回忆说,最早的时候是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全队只配有一辆幸福牌翻斗摩托车。到1985年,队里终于配了一辆北京吉普,相比三轮摩托车,那可真是现代化了。对讲机在1994年以前是个稀罕物,只有各中队中队长、教导员和分队长才能拥有。1997年以后,每个执勤民警都能拿着它互通路口信息了。又过了几年,公安部门开始大规模装备更新,车换成了一色的桑塔纳,服装换了好几茬,通讯器材五花八门,监控设备、资料存取一律实现了电子数字化。现在,许多交警大队人均1台电脑,网上办公更为方便。

  本报首席记者 朱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