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布吉尼翁:中国短时间内使几亿人口脱贫很伟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6日14:45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中国近30年的发展和法国的哪段历史时期比较相似?

  布吉尼翁:应该是二战后欧洲重建经济的“黄金30年”时期,法国平均达到每年5%的经济增长,使法国很快接近了美国的经济水平,成为世界上少数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是和中国比,法国的当时的出发点很高,而中国的出发点很低。瑞典经济学家缪达尔(1974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经写过一本书《亚洲的悲剧》,他认为向中国印度这里两个国家面积和人口都太大了,而且极端贫穷,他对此十分悲观,认为没有办法能让这两个国家脱贫;与之相反,他对非洲和南美的发展充满了希望。事实证明他完全搞错了。

  我是想通过他的例子说明,当年中国的地位被看得十分低,当时很多中国人比非洲人还要穷很多。所以说,中国近30年的发展在短时间内使几亿人口脱贫,是很伟大的。这对全球范围内的脱贫贡献巨大。

  主持人:那最近这30年,法国经济表现如何呢 ? 法国当前的社会经济有何特色?

  布吉尼翁:应该说这是从战后起最糟糕的30年。法国现在的经济可以被称为后工业型,就是说已经经历过一个强大的工业化时期。近些年法国的工业逐渐向国外迁移工厂,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东欧和拉美等地区迁移。象雷诺,标致等名牌汽车厂家都在法国以外生产,法国本土制造越来越少。再比如说家乐福,国外的营业额比在国内大得多。

  可以说法国经济现在是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并向全球化发展,所以法国经济需要不断调整以来适应这种局势,比如说发展服务业。法国经济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国有成分很大,法国有大量的国有公司提供公共服务,如邮局、铁路、电力等领域,通信领域也是最近十几年才开始私有化。不少法国人认为国有行业太多了,效率低下,应该进行改革;各个部委的公务员也太多了,行政繁琐,应该裁员。但是在法国一提改革就出社会问题,法国人不愿丢掉现有的利益。

  主持人:好像现在法国推动改革十分困难,政府的力度不够大,社会上遇到的阻力也非常大,人们常常上街游行?

  布吉尼翁:是的,法国的工会制度十分强大。如果政府提出改革,他们只要觉得有人从中失去利益,就会组织上街游行,与政府抗衡。而政府时常因此妥协,这在法国是一个突出问题。法国人不爱换工作,不爱换地方,时间长了形成了一种惰性。

  主持人:改革真的会使他们失去利益吗?

  布吉尼翁:问题是他们是这么想的。但我觉得他们应该改变这种想法,我们需要提高效率,从而更好的保障他们的利益和消除贫困等。

  主持人:您对法国经济乐观吗?

  布吉尼翁:说实话我长年在国外工作,我的工作让我有机会给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进行各种改革,可是回到我的国家,却发现改革是那么困难。一位法国前总理曾经说过:“法国人非得被逼得走投无路时才知道改革”。的确是这样的,我觉得很遗憾,因为到那种时候再改革,改革成本会更大,社会代价会更大。对此我不是很乐观,但是改革早晚还是得进行,在全球化发展中我们别无选择。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