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布吉尼翁:金融危机不会改变国际政治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6日14:45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您对此间北京召开的亚欧峰会和11月15日将举行的华盛顿金融峰会有何评价和期待?

  布吉尼翁:我首先感到北京亚欧峰会传递了一个积极信息,45个亚欧会议成员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地区组织代表与会,将会议主题及时调整为“世界经济与金融形势”,不仅符合各方利益的需要,也是在积极寻求解决危机的方案。其次,会议的召开凸显了中国在今天国际经济秩序里扮演的角色,尤其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地稳步发展,在世界经济、金融、货币等全球体系中中国应该怎样更好、更清楚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很显然,在国际形势严峻今天召开亚欧最高、规模最大的政府间论坛,这无疑积极推动了两大洲的相互理解以及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决心。

  至于将在华盛顿举行的G20集团国家领导人参加的金融峰会,我们才刚刚开始提及,很多工作需要准备。但要强调的是现在的会议和当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背景已经发生天壤之别,后者是以二战结束为背景建立新的世界贸易格局,最终形成一个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同时成立了负责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以向发展中国家发放援助性贷款的世界银行。如今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汇率问题成为关键。不论是欧元、美元或者日元间都实现了浮动汇率,人民币也在逐步放开汇率,我相信中国今后在这方面还会有更多表现。毫无疑问,今天各国的金融市场已经紧密相连,资本流动非常活跃。这也是有时很难判断国际金融走势的一个因素。

  对于爆发的金融危机,美国、欧盟国家都已出台一系列“救市”方案,我相信这些措施能起到积极作用,但需要时间,也许几个月,也许要几年才见效果。此次金融危机已导致了经济危机连锁反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给一些人带来悲观情绪。但我相信,危机总会过去,我们应该保持信心,积极直面危机,寻找出路。

  主持人:法国总统萨科齐已经不止一次地在国际会议上发出呼吁,希望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加入G8等发达国家集团。尤其面对金融危机,这种“没有中国的参与就无法解决问题”的言论甚嚣尘上,您对此有何看法?

  布吉尼翁:希望发展中国家加入G8集团的提议似乎已经出现了好几年。从我在世界银行工作的体会来说,对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感到愤慨。比如2007年德国举行的G8峰会上,虽然邀请了中国、印度等5个发展中大国,但他们仅能参与特定话题的讨论,无法涉足全部议程。这种“两个圈子”的会谈形式让我感到很不舒服。发达国家应该坦然接受这些新兴国家的崛起,既然想实现“管理世界”的目标,我们就不能不给这些发展中国家一席之地,剥夺他们的“与会权”是多么狭隘的做法。我想再往前走一步,为什么不加大推动G20集团的发展?放眼今天的世界形势,发达国家经济似乎越来越糟,反而需要发展中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们走出经济困境。就像现在发达国家希望讨论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到底为解决金融危机做点什么?我个人认为,中国已经为世界做出不少贡献,甚至在帮发达国家融资激活他们的经济复兴计划。所以,萨科齐倡议将G8扩展到G13,给新兴国家更多参与“治理”世界的权利,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我希望在华盛顿峰会上,能在这方面有些新的进展。

  主持人:从金融危机发作的源头来看,美国为核心统治的国际金融秩序似乎已受到严峻挑战,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呼声日渐高涨,并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此外,还有人甚至称金融危机将改变国际政治格局。对此言论您怎么看待?

  布吉尼翁:对于今天美国主导世界金融秩序的局面,我们应该承认美国的金融市场是非常发达的,尤其对于资方雇主来说,美国纽约的华尔街远比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发达、完善地多。而这种优越性也不是由美国政府说了算和给予的。虽然现在亚洲市场如迪拜、日本东京都取得瞩目成绩,但要发展到美国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要走的路太长了。建立什么样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现在未必能马上有清楚的答案。但也许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好、更有效的金融市场的调节机制。根据每个国家的金融体制不同,这种调节机制应具有很大灵活性和可比性。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是陈旧的金融体制不能很好适应世界经济版图变化的需要,所以要建立更灵活的金融调节机制、引入某些新的金融准则、强化金融监管都不失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重要内容。

  称国际政治格局会由此改变,我不这样认为。尽管在拯救金融机构方案中,国家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插手”私有银行的某些业务,但未必能上升到政治层面。仅仅是因为金融领域出现了经营和运转失衡问题,需要外部因素介入来调节,国家就扮演了“消防员”的角色,用参股形式为金融机构注资“灭火”。但这并不改变银行的私有化性质,也谈不到意识形态或政治格局的变化。

  主持人: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似乎表现出“束手无策”,没有很好发挥国际金融组织的监管和援助作用。您曾经在世界银行任职4年,您怎样看待外界对这两个组织的批评?

  布吉尼翁:首先要明确一下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职能。世界银行今天的主要业务是向成员国提供优惠贷款,尤其是帮助发展中国家用优惠贷款来建设教育、农业和工业等设施。如世界银行为中国、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低息贷款,用于改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近今年,世界银行更加致力解决世界贫困问题,反贫穷政策成为该组织发放贷款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银行更类似于一个援助发展机构,并非严格意义的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政府间一个金融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促进国际间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维护国际间汇率秩序等。但随着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大,但在基金组织中却被严重低估,导致过去几次金融危机时,基金组织的应对方案和经济拯救配套措施不适合发生危机的国家经济调整。当单一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时,IMF还能调动资源进行援助。例如10年多年前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时,IMF还能向韩国发放贷款,帮助其度过难关。最近,IMF也表示向冰岛提供约20亿美元贷款应对金融危机。但是当这种危机演变成大规模、系统性的金融危机时,IMF的力量就显得很微弱了。在必要情况下,它也不得不求助美国的美联储、英国央行或者欧洲央行的介入。因此要更好实现IMF的援助使命,首先要提高它自身储备能力。目前该组织约有2000亿美元资金可供放贷,还需调动资源筹集更多资金,帮助小型国家稳定其动荡的经济形势。同时也要承认IMF发展到今天暴露出来的缺陷和不足。缺乏对投机资本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和信息透明度不够。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作为国际货币和金融秩序重要维护者,IMF也该思考改革的事情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