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的高考之路:考过河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08:49  兰州晨报

  考过河去

  从我开始上小学,考试就已经成了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升初、中考、高考,每隔几年的大考不但考着学生,也“烤着”家长。父母老师对我的要求,小升初必须考个好初中,这样才能考上好高中,进一步考上好大学,高考之路从小就开始铺就了。

  在我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全家已经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搬到了兰州。我所在的安乐村小学在黄河桥北,老师们训斥班里的孩子就会说,“你们不好好学习,连河都过不了。”好初中都在黄河南边,过不了河,意味着与好学校绝缘。考试之前,老师断言“你们班‘过河的人’最多5个。”果然,班里只有5个人“过了河”。

  在河对岸的兰州二中参加初中考试时,父亲骑着自行车来回接送我,我在考场里,父亲在考场外等着。半个月后发榜,父亲早早起来去看,从兰州二中的红榜上看到了我的名字后,“感觉脑子里轰的一下,高兴过头了。”比自己当年高考拿到录取通知书激动许多。

  1996年的9月,我如愿“过了河”上初中,离高考更近了一步。同年,高考录取的“双轨”并为“一轨”,建立起“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免费的午餐没有了,所有的学生都成了“自费生”,学费从此只涨不跌,成了大多数家庭的一项重大开支。

  即使上大学要自己掏钱,但毕业分配、好工作、高社会地位等依然吸引着千军万马向独木桥冲去。在这一路冲挤中,初中考高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上了好的高中,一只脚似乎就已经迈进了大学的门槛。于是,班里的同学在补课、做题中埋头学习。

  1999年,我考上了兰州二中的高中,高考的最后阶段终于来临。又是同年,高校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扩招”这个词逐渐流行。高考变得相对轻松,但随之到来的是,高校分配制逐渐取消,大学生失去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保障,就业难的问题开始凸显。这一年的高考对于整个中国高考史来说是极具意义的一年。

  不同于父亲第一次高考复习时的无书可看,这时的复习资料已经铺天盖地地涌来,老师们经过多年的高考“打磨”,已经熟知了高考出题的技巧。学校沿用一直以来的考试作风,每次考试后发放名次表,详细记录着每个人的各科成绩,名次上升还是下降一目了然,竞争不言而喻。

  父亲也开始关注高考的各种政策和新闻,从我这一届,甘肃开始实行“3+×”的高考模式,高校仍然在持续扩招。但扩招中,高考的压力和紧张氛围并没有丝毫消减,在录取率低时,大部分人认为只要考上大学就不错了,而到我参加高考时,同学们已经在争取上更好的大学,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已经成为我们熟悉的名词。

  黑色的高三转眼而来,很多参加过高考的人能更深地理解“黑色”的含义。每天晚上,一盏台灯亮到12点才熄灭,全家人的生活都围着我转,父母坐在客厅里,电视声音调到最低,压着嗓子悄声说话。

  高中的立体几何我总是学不好,空间中的垂直、平行想不明白是怎样。父亲把土豆用刀削成正方体,再削它的不同面,给我讲面与面、线与面如何垂直。遗憾的是,我到高考都没有学好立体几何。

  周末都要到老师家补课,七八个同学围坐在老师家的方桌上,听两个小时。有一次,和我一起补数学的一位同学,坐在老师对面听着听着睡着了,手里握的笔还保持竖直的姿势。补课的学生太多,常常这一拨还没完,下一拨已经在老师家门口等着了。

  每隔一个月的模拟考试总是让人心惊肉跳。学校追求升学率,学生追求好大学,1分都容不得忽视。高三那年,下课10分钟,一些同学在班里的录音机上放着刚刚流行开的《忍者》,一些同学在周杰伦哼哼唧唧的歌声中睡得很香甜。

  而立之年

  在无数次模拟考试之后,2002年的高考终于在炎炎夏日中如约而至。

  父亲又和以前大考一样,送我上考场,他在外面等着。每考完一科,考生从考场出来时,等待的家长便自动让出一条通道,如列队欢迎一般。那几天,交警、司机、媒体都围着高考转,社会的关注已经让高考成为每年的重大事件。

  两天的考试后,就开始估分报志愿。报志愿是最头疼的问题,父亲和我拿着《招生通讯》,把上面已经衡量过无数次的学校再一遍遍筛选。估分不到500,可能刚上本科线,于是,再三权衡之下,填报了西北师范大学。

  之后就是等待,等待分数线,等待通知,等待得着急而忐忑,不停地到处打听消息。一个月后,西北师范大学的通知书寄到了学校,我去领时,没有多么欢喜的心情,好像一次长长的跑步,冲刺到最后,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2002年9月,我上了西北师大,这次,又从黄河南岸考回了北岸,小时候“过河”,长大又回来,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高考的改革依然在进行,每年都有一些新的变化。2003年,为缓解高温天气对考生的不利影响,高考提前一个月。同年,各地开始逐渐试行高考自主命题,许多高校逐渐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国家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各地学子开始赴港念大学。

  从1977年到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1.28亿,录取总数约5386万,其中,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至2008年,录取人数约4010万。10年间高考报名人数占改革开放30年来报名总数的50%,录取人数占录取总数的75%。如今,已有人开始反思不断扩招带来的后果。

  我家的高考也依然在进行,直到2006年弟弟、妹妹全部考入大学为止。但我们早已不同于父亲那个年代的“天之骄子”,大学生就业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难题,我们为工作发愁,在茫然中找寻着。这时的高考,也已进入而立之年,不断变化的高考政策以开放的姿态增添了诸多自主与人性的制度。没有人能回避高考制度发展至今所存在的弊端,正如没有人能否认这种相对公平的竞争方式带给整个社会的发展之路。

  高考,争议着、继续着、改变着。文/图 本报记者 魏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