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划/《小康》编辑部
“郡县治,则天下安”。
集中了全国70%以上人口的县域治理,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曾经一个叫作“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县”的榜单给了人们深入观察中国县域发展的机会。“全国走一步,强县走两步”。在数字上,“百强县”无疑是全国县域经 济的领跑者。
然而,过快的成长并非绝对的好事,尤其当这种成长是以牺牲更多人利益为代价的时候。
因此有专家说,县域的发展,与一个小国家的发展相似,需要的是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全方位的发展, 经济发展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社会的发展,那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观念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2007年,国家统计局取消了已发布了9届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榜单。取消的原因,时任的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指 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四大制约因素日益加剧,分别是资源能源约束、城乡差距、社会事业滞后和对外依存度。而这四大制 约因素,在百强县身上无一例外都存在着,经济发展转型是不得不做出的唯一选择。
而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依然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起到一个风向标的作用。在对中国全面小康成 长型县(市)的关注中,我们更注重“小康”和“成长”的意义:符合十六大“六个更加”的精神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 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符合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小康新目标新要求。
“百姓标准”、“可持续发展性”、“社会和谐”成为我们考量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