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视新闻周刊:政府公务支出需公开清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11:46   CCTV新闻周刊

    央视《新闻周刊》播出《公务支出 需要清单》,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

  是出国考察还是旅游观光,还是很多出国考察本身就是旅游观光?这话听起来有点绕,但它的确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本周,网络上所传播着的两个地方政府部门出国考察团的花费清单,向公众揭示了一个在某些系统内早已司空见惯、视而不见的黑洞。关于浙江温州和江西新余两个公务员出国考察团,他们到底是公务考察还是公款旅游,两个被网络曝光的事件都相继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确认或者说是部分确认。公务考察团是真的,甚至还有一些主要的领导带队,但是,考察的内容就不太好说了。《新闻周刊》本周视点,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两个有些奢侈的公务考察团。

  短片一

  片花:一组新余、温州公务考察团报道的报纸

  解说:

  一个是“江西新余人力资源考察团”,一个是“温州赴美培训团”,一个出国14天,11人花掉了33万,一个23人出国21天花费超过64万。本周,有关部门的初步调查,证明之前在网络上流传的这两个考察团出国清单所反应的情况基本属实。11月29日,江西省纪委首先做出回应,指出新余市这个所谓的人力资源考察团,是一起典型的借公务出国之名、变相公费旅游的违纪案件,决定给予3名官员免职、停职处分。而在12月4日,温州市委也对四名相关责任人分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和党内警告处分。

  一组处理结果的报纸、网页

  解说:

  两个地方政府的公务考察团,加在一起34个人,花费金额近百万,而他们的行程也大致相同,美国、加拿大,夏威夷、洛杉矶、赌城拉斯维加斯,作为国家公务人员,花费着普通纳税人的钱,的确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他们的这次出国,到底考察了什么?

  同期:《中青报》叶铁桥

  我在新余的时候,/ 有一个官员就告诉我,他说是这批人倒霉,要是你捡到的是另外一个地方的材料的话,也许你就不会来我们这儿了。其实他们那块还是把这个事儿当做一个,等于说还是大家都是一个心照不宣的一个公开的秘密,

  解说:

  据叶铁桥的调查,在11月之前,通过江西省有关部门组织的出国考察活动,在江西新余至少还有20批次。而在温州,记者郭晶晶也调查了解到当地纪委曾一个月制止了不符合规定的党政机关外出考察组团99批次,涉及资金300多万。

  同期:国内某旅行社 业内人士

  公务团 / 80%差不多都是有旅游在里边,他一开始报批的时候他会是一个行程,这个行程是公务活动很多的,到时候一批下来以后,有的行程就会有一些调整了,很多景点就会加进来。

  解说:

  以江西的这个公务考察团为例,他们上报的考察内容是:人力资源和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参观财税公务人员、劳动力市场培训机构;借鉴政府在扶持人才技能培训和新型产业优秀人才培训选拔方面的经验。可以说,这三个方面对当下的中国的确非常重要,但可惜的是,没有人在意自己的职责。

  同期:美国某旅行社 业内人士

  很多从事导游业务的,原来只是作为导游、开车,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旅行接待公司来接待越来越多的中国访美的公务团。/ 有的团会主动提出说我们尽量安排,少安排这种公务访问活动,多安排旅游活动,更有的旅行团,他会原计划的安排的公务接待活动会全盘推消,甚至会不参加这种会议,然后节省时间来去旅游。

  解说:

  本周,温州市委虽然对考察团四名责任人作出了处理,但是并没有详细公布该考察团在国外考察期间的具体行程和调查细节。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网络曝光清单显示,温州考察团在拉斯维加斯住的是700美元一晚的酒店,但是这家酒店在新年期间最贵也只有185美元,剩下的巨额差价,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温州市委市政府对这个考察团的调查还应该进行下去。

  同期:《成都商报》 郭晶晶

  当时我们采访的时候,当地有一些地方就反映说温州有一些比较富裕的局,就是因为怕部门查账,就不敢随便发钱,就把这种外出考察作为公务员的一种福利,让大家每年就轮流去,其实像这种事情都是人人心知肚明的一种潜规则。

  解说:

  在中国,借出国考察之名变相旅游,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看看媒体以前的报道,不久前,温州刚刚发生了一个名叫杨湘洪的区委书记借出国考察之机滞留不归的事件,2006年11月,安徽省检察院的一个考察团到芬兰“学习考察”,因伪造邀请函被遣返回国。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从中国各地到南非访问的就有200多个“公务团”,这些公务团一般由5~6人组成,平均每人的花费约5万~6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中国公务团”一年在南非至少就要花费公款5000万。而这些形形色色的各类公务人员,他们的公款出境活动,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公务活动?有关部门,是不是也应该向全体公众提供一个详细的清单。

  主持人:

  根据我们的了解,一个地级市每年组织的各类公款出国活动可以有上百个批次,而且名目五花八门:“指标内”的,可以出访的名义有考察、学习、培训,如果指标不够,还可以用招商引资、商务考察、对口交流等名义组团出去。于是,既要出师有名,又不能重复,所以也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些沿海城市市政部门的考察团,去美国考察的内容却是沙漠造林,重点考察的目的地是加州和内华达州的沙漠治理,而且有的旅行社还有代写考察报告的服务,您看,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公务员的旅游市场了。而类似于温州和新余这种现象,在不少地方恐怕早已经成了合情、合理、合法的福利,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对于公众来说,却不能容忍这样的现象长期存在下去,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出国考察”花得可都是纳税人的钱。公众有权利知道政府每年的公务支出到底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短片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专题 CCTV《新闻周刊》

更多关于 公务 支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