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竹立家:政府自身消费数量太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11:46   CCTV新闻周刊

  解说:

  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2006年,他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针对政府公务开支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数据。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竹立家:

  2006年,我综合各方面的数字,包括公开的和一些人大代表的提案,我提出三公消费9000亿,公车消费4000亿左右,有400万辆公车,公费出国是3000亿左右,公款吃喝2000亿左右。

  解说:

  如今两年过去,虽然不断有人对9000亿提出质疑和修正,但它依然是关于政府“三公消费”被转载得最为广泛的数据。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竹立家:

  现在也有一些人在纠正我的数字,说是竹教授讲公款吃喝2000亿,去年有学者纠正说是3000亿,今年还有人在纠正说是6000亿,为什么大家都说不准呢,就在于他整个关于政府花钱的体系,他不是很透明。

  北大法学院行政法学教授 王锡锌:

  政府的公共开支以及各项开支所占的总开支的比重,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话的确面临很多的困惑或者说困难,主要是因为在这些领域中,本来一些公众应当知晓的数据、信息,现在看起来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失。

  解说:

  今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以后,沈阳一名律师曾向当地有关政府部门递交申请表,要求沈阳市及区县政府公开招待费等财务帐务,但并没有得到回应。而即使是专门从事行政成本研究的专家,也受困于核心数据的缺失。目前,可以公开查到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的行政支出成本从52.9亿增长到7779亿,而行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也由4.7%一路增长到19%左右,远远高于同期的GDP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竹立家:

  这个在世界上是比较高的,你比如说是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他们大约占9%左右,像日本占2.8%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占5%左右。/现在我们政府对自身消费这一块这个数量太大,自身消费的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令人忧虑的一种现象。

  解说:

  但是,即使是19%这样一个高比例的行政支出,也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行政成本,因为它涵盖的只是政府预算内的支出。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竹立家:

  我们有好多行政支出是来源于预算外的,/预算外这块收入很难统计,因为他包括好几个部分,你比如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这一块,还有各级公共机构的行政执法性收入这一块,还有各级公共机构的国有资产租赁收入这一块,甚至包括国有企业利润这一块。

  预算外这块资金是不透明,不公开的,比如有些人出国,他就是以考察为名,他的钱可能是从小金库拿出来的,而不是预算内资金拿出来的,所以现在可以说行政成本这一块可以说是一个黑洞,大家都看不透。

  主持人:

  关于每年政府的公务支出,现在我们还很难有渠道去了解,就算是专门研究行政管理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只能从一些散落于各个公开资料中的信息进行观察,做出一个大概的分析和判断。但是不管数字是否准确,政府每年花在招待、用车,还有这些出国考察上的钱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毫无疑问,为了发展,政府公务支出当中,有不少是必要的开支,也是必须的开支。但是,我们关心的是,对于庞大的政府公务支出,我们是否已经有了很好的方式去监管呢?难道只能依靠网民的曝光吗?本周,温州和新余对于违规出国的考察人员已经进行了严肃处理,显然,政府管理者是希望能够杀一儆百,促使有关部门举一反三,但毕竟,这样的事后处罚还不足以构成杜绝此类现象的长效机制。

  短片三

  解说:

  事实上,为了刹住公务消费腐败之风,中央政府已经陆续出台数十个相关法规,比如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公务接待费用纳入预算、所有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议及工作人员出差均实行“定点接待”管理等等等等;就在今年,还特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管理的若干规定》。但是,公务消费腐败问题还是大量存在。

  王锡锌 北京大学法学院 行政法学教授

  为什么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对公务考察,我们要进行有效的规范、监督,但问题依然严重,我想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第一,这样一些资源,这些公共财政的资源在使用时缺乏必要的、规范化的审批程序,我们存在一些审批程序,但是这种审批程序可能是各部门自己就可以决定的,或者是各地方自己在行政系统内部就可以决定的,缺乏外部的监督和制约。第二,这些公共财政,特别是支出这一部分的使用情况并没有对社会足够的、及时的、充分的公开,因此,公众无从知晓,暗箱操作,那么整个各种各样的监督规则一旦在暗箱中,很容易被规避。

  解说: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堵住政府行政支出中的黑洞?路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加快推进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

  竹立家 国家行政学院 公共行政教授

  我相信在未来几年内,财政体制改革将是中国政府改革的一个重点,而且我相信也能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为什么呢?因为财政体制他本身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王锡锌 北京大学法学院 行政法学教授

  许多开支之所以不能够节省出来,本质上不是因为不能,而是因为官员不愿,如果要解决这个不愿的问题,那我想仅仅依靠官员的自律是不够的,需要引入阳光,需要让我们政府到底花了哪些钱,让民众来评判哪些钱是不应该花的,比如说公务的考察费用,公车的开支,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可以缩减的。

  解说:

  “让政府的财政更加透明”,“引入更加严格的审查机制”,惟有如此,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才能真正提速。如今,意在控制公务消费腐败的公务卡改革正在160多个中央预算部门和全国多个省市加紧推行。按照制度的设计,今后,公务员的差旅、会议、招待等费用都将使用公务卡结算,每个公务员手中都会持有2万到5万元不等的公务卡消费授信额度。

  竹立家 国家行政学院 公共行政教授

  下一步中国政府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个人认为就是政府公开透明,最关键的透明的就是公共财政与预算透明。

  解说:

  从刚刚开始的灾区重建到一场仍在升级的金融危机,巨大的资金需求正在严峻考验着中国政府管理财政的能力。而就在减税、减息、扩大投资等等一份份刺激经济的计划紧锣密鼓出台的同时,人们也同样期望看到的是,一份政府行政支出的瘦身计划!

  王锡锌 北京大学法学院 行政法学教授

  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当我们面临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因为经济形势这样一种实际的困难,我们财政收入在绝对总量上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假如我们能够在这样一个时候,在财政支出上进一步的突出对民生的关注,/其实我觉得我们可以把这样一个,这样一种所谓应对危机的过程当做一个获取重大机会的过程,它也是一个机遇。

  主持人:

  今年,对于中国的财政来说,毫无疑问是充满了挑战的一年。先是冰雪灾害和震后重建所带来的巨大的资金压力,而如今,又必须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为庞大的刺激经济计划提供资金保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如何做好节约,杜绝官员肆意从财政支出的灰色地带合法的渔利,管住那些伸向公共财政支出的大手,这样的要求恐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加迫切。但愿当下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既能度过难关,又能作为改革的良机。我们需要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个高效、廉价的政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