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政府建立劳务工博物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09:39  中国青年报

  一场不同寻常的精神洗礼

  这样一座由政府建立的劳务工博物馆,从开放伊始就吸引了社会公众与众多媒体的目光。

  大多数评论从中看出了积极的意义。有人称,这座博物馆的问世“还原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数亿劳务工应有的历史地位,让深圳这座以改革创新为名的城市,接受了一场不同寻常的精神洗礼”。

  还有评论称:“这个博物馆的建成,首先有助于唤醒劳务工家园意识的培育,也让他们体会到政府和社会给予他们的尊重。通过一些实物的展出,睹物思人,回顾城市建设的艰辛和个体的奋斗历程,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务工开拓奋进的热情。”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温和的批评者,对这座博物馆的设立与意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刘开明是深圳一家民间机构——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的负责人,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持续关注着深圳的劳务工问题。对于这座博物馆,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开创性的举措。但是,这儿更像是一个劳务工历史成就展,相比起真正的历史,最起码,它不够完整。”

  的确,像许多国家工业化初期的历史特征一样,这座城市光鲜亮丽的外表后面,也曾经隐藏着血泪与辛酸。

  在深圳这座城市中寻找一席之地的劳务工们,曾经历过一段被漠视、被伤害,甚至被遗弃的岁月。他们的数目也同样大得惊人——将近800万人,占深圳1200万总人口的75%。

  头一个问题是工伤问题,在深圳的经济奇迹之下,有许多劳务工付出了伤残的代价。而这些因工伤致残的劳务工,在那些年里,也很难得到相应的保障。许多案子长达数年,历经一审、二审及再审,工人们的诉讼请求也很难得到最终支持。最好的结局,就是拿上一两万块钱,拖着伤残的躯体离开这座城市。

  二是欠薪。曾振海曾拍过一张照片,名为《排队领工资·2004》。在这张黑白照片里,一群工人正在劳动站门前排队。他们的老板跑了,这些劳务工几个月没领到钱,只能求助于当地政府。

  在曾振海的镜头下,这群辛苦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与尊重的劳务工,脸上的神情显得悲伤而麻木。这正是那些年里,在劳务工脸上时常能够见到的神情。

  曾振海曾把他这十多年来拍摄劳务工的照片合集,取名为《浮萍无根》。翻开这本相册,那一段段真实而残酷的历史,虽然时日久远,却历历在目。

  有劳务工被有毒气体弄伤了眼睛、皮肤与内脏;有的因为漏带了一次暂住证,被治安人员重罚;有的被老板开除,黯然离开工友;更有的,就在没日没夜地赶货加班中,累倒在车间里,再也没有起来……

  而这些曾经在劳务工身上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历史,在这座博物馆里并没有得到体现。记者也曾问过一个筹建办的工作人员:“你不觉得这个博物馆里缺东西吗?”他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尴尬地一笑。

  所以,一个名为徐必如的作者,在博物馆成立后的第二天,就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评论,他写道:“……事实上,广大劳务工目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兴建博物馆展示自己发展的历史,而是按时足额领取工资,切实享受社会保险,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等,广大劳务工盼这些,如盼雪中送炭。希望相关部门给劳务工多一些政策和人文关怀,多办点实事,多解决些实际困难。”

  从此开始,零欠薪!

  也有观察人士将目光移到这座博物馆外,他们发现,在展示历史的这番“尴尬”之外,深圳市已开始严肃地面对这个严峻的话题:怎样保护劳务工的合法权益?“那些年”过去,“这些年”呢,这座城市里是否正在生长一种更温情的力量?

  香港是世界上劳动保障体系最为严格和科学的地区之一,而作为香港的近邻,深圳很早就开始向香港学习先进的经验,来保障劳务工的权益。

  老板欠你的工钱,你该怎么办?在香港,任何一个员工都会回答:“找劳工署,劳工署调查后会为我垫付欠薪,然后再依法向企业追索。”深圳借鉴这一经验,建立了解决欠薪问题的新模式。

  早在1997年1月1日,深圳市就开始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欠薪保障条例》,建立了“欠薪保障基金”。这笔基金,由深圳市政府向企业收取。

  《条例》明确规定:每年每户企业应缴纳一次欠薪保障费,标准为上年度市政府公布的最低月工资的70%,在企业成本中列支。在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严重困难,破产或濒临破产、资不抵债,无力支付员工工资的情况下,政府用欠薪保障基金垫付员工工资。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市已为264家欠薪企业垫付欠薪,涉及员工3万多人,垫付金额达3733万元,保障了员工获得劳动报酬的权益。

  在依法应对欠薪突发事件的同时,深圳市还推行劳资关系预警制。这座城市里的企业,如果拖欠员工工资两个月以上,或者一个月内累计被员工有效举报3次,或者擅自延长工作时间每天超过3个小时,就要被挂上“红色”预警信号。

  此时,这家企业将被列入“黑名单”,交给工商等部门,企业不能通过工商年审,只有补发了员工工资后,才能继续经营。

  然而,尽管深圳年年查欠薪,但仍年年有欠薪。2005年底,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出人意料地喊出了“零欠薪”这一口号,施行了一系列措施,使解决欠薪问题终于有了突破。

  2006年1月12日,8名恶意欠薪老板,被戴上手铐、蒙住头部,出现在深圳会堂“打击恶意逃薪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公开处理大会”上,公安部门当场宣布将8名恶意逃薪“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他们分别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频繁更改厂名、开具空头支票、虚假注资、私刻公章等手段,转移资产、关厂逃匿、恶意拖欠1200多名工人工资700多万元。

  这种前所未有的清欠手段,对企业主的震撼很大。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晚上,福田区3家企业老板连夜筹集资金100多万元补发员工工资;南山区一家电子公司老板在会后主动清欠28万元;一家台资企业迫于形势,主动以地产为抵押,借钱1000万元发放工资。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零欠薪”行动开展至今,深圳共检查用人单位6000多家,涉及员工150多万人,共追回欠薪7000多万元,开出处罚告知书347份,拟罚款1100多万元。

  在保障劳务工能顺利拿到工资的同时,深圳市还加大了对他们的保障力度。

  2006年5月,深圳市推出了《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每个劳务工每月只需交4元钱,就可以保门诊又保住院;根据具体情况,门诊看病医药费报销比例可达80%,住院费报销比例达70%。

  养老保险能为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然而对于流动性大、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参加养老保险让他们很为难,因为一旦离开深圳,回到老家,养老保险就无处接纳。

  为了提高劳务工的积极性,社保部门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套社保办法:设立两个账号,个人缴纳的部分进入私人账号,企业缴纳部分进入国家社保基金,两个账号可以合并转移,如果没地方接收,可以退保,拿回个人缴纳的部分。

  工伤保险成了劳务工的一颗“定心丸”。如今,深圳的劳务工们每人每月只需花1元,参加工伤保险,即便是发生工伤事故,也不必为了赔偿和企业无休止地交涉,企业和个人都减轻了经济负担。

  “不要只说他们是外来劳务工,他们也是来深建设者,我也是一个来深建设者。”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说。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深圳 改革开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