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番对话的另一个看点是,中国的高级官员们开始公开批评美国的经济政策。媒体的解读是:中方的立场开始转向强硬。
最早的批评来自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他在对话之前就曾表示,美国应该对己身的经济政策反思,特别是要适度增加储蓄率。
这番话,显然是针对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而发。“可以这么理解,这种说法还算客气的,因为现在的‘苦日子’主要的责任都在美国身上。”中国人民大学美国问题中心主任时殷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等到对话开幕之时,中国国家主席特使、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也公开对美国的经济政策提出了批评,要求美方“确保中国在美资产和投资安全”。
“这只是一个因应时势、针对性比较强的说法而已。”王缉思表示。他在中美两国的学术界影响甚大,政界亦有不少好友,“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双方的力量对比。中国毕竟只是发展中大国,还没有实力与头号强国平起平坐”。
将人们胃口抬高的并不只是中国媒体。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整个西方世界都对手持世界上最多外汇储备的中国政府寄予厚望。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朗、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法国总统萨科齐等均表达过希望中国“助一臂之力”的想法。
但是,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现任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的楼继伟12月3日在香港出席“克林顿全球行动”论坛后明确表态:“中国救不了世界,中国只能救自己。”
这无疑是在给过热的西方舆论降温。和11月9日中国政府出台4万亿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庞大计划相比,对外投资的步伐起码从表面看起来显得偏小。
但张汉林提醒说,不要忘记中国政府为稳定国际金融形势所做的贡献,“尽管中国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却没有抛售5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如果这个美国最大的金主这么做了,日本和欧盟难道不跟着倒霉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世界渐渐认识到,指望中国成为救世主并不现实。此番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所以能够达成40项成果,亦与美国降低期望值——也就是变得务实有直接关联。
对话还将持续
就在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谢幕之际,双方宣布,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将于12月10日至18日访问美国,并参加中美战略对话。双方显然不以经济对话为满足,政治的对话亦是“利益攸关方”极其看重的机制。
按照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的说法,双方的对话机制已经超过60个。与中美关系相比,近期的中欧关系显得相形见绌,由于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执意会见达赖喇嘛触及中国核心利益,延续多年的中欧首脑峰会已经被迫延迟。
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张汉林看来,还是国家实力的竞赛。今年亚欧峰会10月下旬在中国举办之前,萨科齐曾经公开表示:希望亚洲国家政府支持欧盟在金融危机中的提议。
这份提议由他和英国首相布朗在今年9月提出,他们二人联手喊出了改革全球金融体系、加强全球金融监管的口号。换言之,此时的欧盟希望能够重建世界金融秩序,对美国的地位提出挑战。
就在亚欧峰会召开之前的3天,美国总统布什打电话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国际金融危机问题展开对话。具体说了些什么,人们不得而知,但张汉林表示:“这还是通过事后的发展,推测出两人的谈话内容的。布什大概说了两句话,第一,敦请中国在这场危机当中负起自己的责任;第二,不要抛弃美元,因为双方是利益攸关方。”
“抛弃了美元,欧元也顶不上来。”张汉林说。
世界头号强国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战略经济对话,在这一背景下,已然不存在因为美国新政府上台而取消的可能,相反,双方均有意加强这一对话。
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结束之后,胡锦涛专门会见了保尔森,并表示,希望中美双方总结两国战略经济对话的好经验,继续加强高层对话机制建设。
在大洋彼岸,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刚刚提名了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据称,这位现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具有很深的“中国情结”,并且还会说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