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和30年的故事(三)万元户村的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14:02   央视《致富经》
我和30年的故事(三)万元户村的变迁
原渔村

我和30年的故事(三)万元户村的变迁
原渔民村村民现在的住房

  我和30年的故事(三)万元户村的变迁(2008.12.11)

  时间:2008年10月16日 地点: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渔民村

  镜头里远处的那片白色建筑群是香港,镜头顺着深圳河揺过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城市就是著名的深圳特区,画面里占显著位置的地方叫渔民村。每当说起改革开放提起深圳,人们的目光总要聚焦到这里。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 邓志标:现在我们的村民都搬到那些高楼大厦住了,过去我们这里都是鱼塘,养鱼的地方,鱼塘变成高楼大厦,你说变化大不大?

  已过花甲之年的邓志标老人是渔民村老村主任。他告诉记者,渔民村是深圳市罗湖区最南边的一个小村,原村民只有191人,村民大多姓吴、姓邓。因为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又紧邻深圳火车站和深圳海关,所以被称为深圳金三角地带的黄金位置。现在随便找一户老渔民,家里的资产都已经超过1000万,他们刚来深圳时,一个人却连2平方米的栖身之地也没有。在将信将疑中,记者随机采访了一户姓吴的老渔民。

  记者:现在住得很宽敞?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 吴锦清:好宽敞,以前两个多平方,住在小船上,住四个人,1.5米宽5米长。

  从老人口中得知,渔民村人最早是从东莞摇船漂泊大海,为躲避台风流浪到深圳河的打鱼人,他们一家一船,船即是家也是生产工具。上个世纪50年代,渔民来到深圳河边附城公社这个叫“犁尖头”的荒滩上,用竹子和茅草搭起水草寮棚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一个渔村,原来的犁尖头被改名为渔民村。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 吴锦清:砍几个竹竿,竹竿做架子,草就盖在上面,就是这样。

  吴锦清的妻子 梁欢:好困难,我们以前好苦,总之苦得不得了。

  他叫吴耀辉,现在家里有上千万元资产,但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们全家七口人仍然住在一间三四十平米的房子里,靠父母捕鱼捞虾1年收入60多元维持生活。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 吴耀辉:以前买猪肉是要买肥的不要瘦的,要肥的榨油可以炒菜,因为没有油吃,那个米饭吃进去很快肚子就饿了。

  1977年夏天吴耀辉高中毕业,为了让家人能吃饱肚子他回村参加劳动,就在这一年村里组织人与罗湖村合作养鱼,吴耀辉毫不犹豫报了名。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 吴耀辉:罗湖村出地我们出人,因为我们有技术,跟他们分成养鱼。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 邓志标:就我们广东来说就是养黄鲢、白鲢,还有一个鲤鱼还有一个鲮鱼。

  吴耀辉每天凌晨4点起床,划船到养殖场,5点钟就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 吴耀辉:一天我们好像是挣工分8分。

  记者:8分。

  吴耀辉:8分。

  就在中国南方这个小渔村为解决吃饭问题,与人热火朝天合作养鱼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政治气温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1978年12月18日,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清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热烈而又轻松的气氛中召开。

  邓小平: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

  邓小平说:“一个生产队有了经营自主权,一小块地没有种上东西,一小块水面没有利用起来搞养殖业,社员和干部就要睡不着觉,就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号角在中国吹响。1979年,深圳市渔民村进行了一次村民选举,寻找有能力的人带领村民致富,生产队副队长邓志标被选为渔民村村主任。当上村主任后,邓志标做的第一件事是用合作养鱼积攒的集体资金买了一台推土机。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 吴耀辉:买推土机推鱼塘,买推土机的时候,第一个司机是我。

  吴耀辉在邓志标的带领下,把村里的荒滩地全部推成了鱼塘,养鱼规模一下扩大了100多亩。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 邓志标:改革开放后,养鱼有饲料,吃饲料鱼长得快一点。

  当时深圳养淡水鱼的人很少,渔民村的鱼根本不愁销路。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 邓志标:那个时候养1亩鱼,赚几百元钱。

  养鱼成了渔民村的支柱产业,为渔民村积累了第一桶金。到1980年村里存款40多万元。有些村民认为穷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有钱了,应该分了改善生活,邓志标却坚决反对这么做。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 邓志标:我们老是这样说服他们,我们要考虑以后子子孙孙后代问题,现在分配给你们了,我们有东西要发展,钱从哪里来呀?

  究竟怎么用这些钱发展经济呢?当时邓志标心里也没有底。

  1979年,中共中央下发50号文件,确定出口特区先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

  当时中央给于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特区建设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经济所有制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这吸引了很多香港人来深圳投资建企业。1980年的深圳,到处是机械轰鸣声,到处是建设的大场面。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 邓志标:有拉沙的有拉泥的,汽车路过时风大,一吹就是满天灰尘,真真正正的,不是开玩笑。

  那段时间邓志标一出门看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看得多了他竟然从中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当时深圳建设刚刚开始,建材需求量非常大,公路不发达很多建材必须通过水路运到深圳,船运变得很抢手。1980年夏天,邓志标决定投资20多万元,购买两艘货船专门搞运输,这个想法一出就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同。

  记者:运输船主要做什么生意?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 邓志标:帮人家拉货,拉砖,建房子那种砖,拉碎石。

  最初,邓志标只是带领村民给来深圳做建材生意的人,从东莞、中山等地运砖块和石料赚取运费。干了半月,邓志标逐渐摸清了砖块和石料的经销途径和利润空间,于是带领村民专门做起了砖块和石料生意。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 邓志标:这个砖我们买回来是几分钱一块,到这里卖0.1元、0.11元,碎石讲立方是几十元钱一立方。

  1个月以后,邓志标又发现船运根本不能满足深圳对建材的需要,又投资20多万元购买旧汽车,成立汽车运输队,让一个叫吴惠权的人当队长。

  记者:有多少辆车?

  股份公司董事长 吴惠权:车队当时大概有8辆车。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 吴耀辉:8吨跟12吨那种车,现在叫泥头车以前叫翻斗车。

  村里的推土机司机吴耀辉,顺利成章进了汽车运输队。吴耀辉高中毕业结交面广,吴惠权特意安排他做机动司机,主要负责跑业务。

  当时汽车运输队以运沙子为主,沙子来源于渔民村附近的深圳河。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 吴耀辉:我们用抽水一样的抽沙船把沙子抽上来,自己又拉出去找经纪人,帮我们推销,当时好像2元钱一立方请人抽上来。

  记者:卖给建筑工地呢?

  吴耀辉:十二三元钱一立方。

  吴耀辉回忆说,销售一立方沙子至少有10元钱利润,为了挣钱大家都憋足了劲,汽车运输队经常通宵干活。

  股份公司董事长 吴惠权:在深圳大建设的时候,整个深圳有百分之七八十是我们运沙子、运砖给他们的。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 吴耀辉:比如说国贸、国商、亚洲大酒店,包括深圳体育场都是我们供应的沙子。

  当时渔民村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到了年底分钱。吴耀辉两个哥哥和妹妹在香港,姐姐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父母和他三个劳力,即便这样1981年他们家还是分到1万多元。

  记者:那时候就成了万元户?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 吴耀辉:就是万元户了。

  记者:万元户村里面多吗?

  吴耀辉:基本上都是万元户了。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 甘萍萍:万元户,两夫妇加起来就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 邓志标:所以我们很早,应该我们是1981年已经实现了万元户村了。

  1981年6月29号,南方日报转载了一篇新华社记者,题为《去年我国涌现一大批富县、富队》的报道,报道中说:“广东省深圳市渔民村是1980年我国社员集体分配水平最高的队。”

  有了钱,村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为了防止乱搭乱建,1981年秋天,村里按照一对夫妇一套住房的标准,每套投资2万多元,集体出钱,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为村民建新房。在村民的期盼中,1982年年初,33套,每套130多个平方的米色别墅式两层小洋楼建成。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 吴耀辉:抽签分房,抽签以后建筑款从分红里面抵扣。

  到1984年,渔民村集体年收入超过了100万元。村民利用棚屋养鸡养鸭,每户一年增收1万多元,渔民村成了特区发展的一张成绩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