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反危机:跨越门槛的考验时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17:18  南风窗

  赵昌会

  反危机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不仅如此,对于如何改造国际金融体系,建立新的全球协调机制,世界正面临历史性的抉 择。

  中国在为21世纪全球秩序奠基方面负有重大的政治责任。中国需要紧紧抓住当前的特殊时机,开始阐明它希望看到 的描绘未来蓝图的基本规则。20国集团峰会定于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而北京──华盛顿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这一历史时刻,强烈地让人联想到二战后期美、英、苏、中关于战后的世界安排问题。当前的世界体系改造,其实质 是危机后的权力结构问题,对它的讨论,应该通过冷静地评估现实,剖析其远没有显露出来的后果。

  危机与权力转变

  现在,全世界正在经历重大的历史事件。危机强迫市场的参与者为更敏捷的竞争者让路,客观上制造了世界范围的再 分配效应,使适者生存,版图改变。

  目前,美国每天大约有1万件强制执行案件──人们被赶出了房子;对金融机构实行国家管理的救市举措,有可能导 致整个美国社会体系发生混乱;公司国有化、银行停业或连续几周停止交易、收购债务和资产以及通过谈判重新签订住房抵押 协议;美国政府昼夜不停地发行钞票,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计代价,并且无所不用其极。

  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根据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法里德·扎卡里亚语的说法,使“整个国家卷入一场大骗 局”,而 “举债经营”,则是华尔街为债务想出的一个好听的代名词。

  在危机时期,意识形态是奢侈品。美国的建国理念强调“自由”这一价值观,是一个“有理想”的多民族移民社会。 即使如此,在实现金融稳定的救市计划中,华盛顿采取异乎寻常的政府干预手段,包括购买银行的股份,这在其他国家,政府 注资计划一般被称为国有化计划。

  但在美国,“国有化”显得过分大胆。美国一贯秉承“政治正确”的行为方式,所以避免使用国有化一词,因为人们 反感暗示社会主义的任何东西。人们看到,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三次辩论,即10月15日的最后一次辩论之后,大势已去的共 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孤注一掷,攻击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的口实,居然就是“他是一个社会主义者”!

  拯救美国经济崩溃的关键措施,需要两个政治大变动,一是将经济重塑为平衡的制造型经济,二是恢复福利型国家。 按照扎卡里亚的说法,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早就指出,最近这些金融创新毫无意义:它只是胡乱组合现有的资源,并没 有给经济带来多大实际的好处。即使你干得很漂亮,但却采用了举债经营的方式,只要做错一件事就会前功尽弃,因为任何东 西乘以零就等于零。

  美元仍占鳌头

  在可预见的10年内,欧元似乎是美元最强大的对手,但是,欧元区在成为挥洒自如的一体化国家之前,欧元的前景 并非已经完全明朗。中国是欧元区之外的第三大经济体,人民币可以竞争未来的储备货币地位,但在现阶段,它连自由兑换尚 且没有做到。其他货币,不足挂齿。

  新加坡《海峡时报》10月8日说,美国的军事力量也补足了美国的经济实力。美国占全球国防开支的一半,占所有 武器研发的80%。美国12万亿美元的军备预算都是通过以美元为单位的贷款和现金实现的。如果美元衰落,美国军事霸主 的时代将随之结束。

  2008年的市场大动荡,已使全球股票价值的48%血本无归,导致银行贷款几近枯竭,引发商品价格从高入云端 逆转为自由落体。但自相矛盾的是,如今,金融危机竟然抬高了长期遭受痛苦的美元。事实上,在8月份,信贷紧缩和商品价 格一道休克,美元则在随后至今的一段时间内,对一篮子货币升值超过了15%。在全球货币中,目前只有日元和美元一样, 正在持续走强;日元对美元跃升至13年以来的最高点,为93.58 ∶1。

  这一情况的发生,恰恰是由于,美国为金融危机已付出约2.5万亿美元后成本继续飙升、美联储接近于零的降息、 美国铸币局加紧印钞支持救援计划,以及全球对冲基金等影子银行系统需要大规模提前还贷、持有12万亿美元资产和债务的 外国银行陷入“去杠杆化”的循环、中国和日本等国对美元“欲罢不能”,特别是由于来自中国的推动。

  此外,作为最大的美元债务人,美国的公共债务和公共及私人行业的债务数额巨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 人寅吃卯粮,通过借贷弥补亏空。比如,住房债务越变越大,从1974年的68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4万亿美元。 在1990年,美国的公共债务为3万亿美元,到2000年达到5.7万亿美元,2008年10月底达到10.3万亿美 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70%。但老话说得好,“债多不压身”。如果你欠银行100元,有麻烦的是你,如果你欠银行1 00万,有麻烦的是银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