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共坚持改革开放摆脱政权兴亡周期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18:2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 题: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共产党努力摆脱政权“兴亡周期律”

  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柴海亮 丁静

  52岁的杨高升前不久又以绝对优势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算上这届的3年任期,皮肤黝黑的杨高升已在延安市西郊山坳里的这个名叫下砭沟的村子担任35年的村支书了。

  杨高升此次当选听起来颇为不易。他说他的参选资格必须要先分别通过群众和党员的推荐才算有效,然后再由全体党员投票选举,因此他的竞选演说既要“实在”又得要争取“打动”每一个人。杨高升最终赢得了90%以上的党员和群众的支持。

  然而,杨高升未来3年内的工作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必须要全力兑现他所作的竞选承诺:让600多名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一倍,平均每户拥有50平方米以上用于商业出租的房屋。

  “否则,我就得灰溜溜地永远结束我的村支书生涯。”杨高升站在村头,两公里外坐落着保存完好的毛泽东故居——枣园。

  “两推一选”,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推行的一项基层干部民主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中共去年秋季召开的十七大还提出,要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在63年前延安的一座窑洞里,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与来访的国民参政会参议员黄炎培,谈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如何摆脱历代统治者“治―乱”“兴―亡”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当时毫不犹豫地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这位已故领袖把1949年中国共产党进北京执掌全国政权称作“进京赶考”,接受人民的考试和历史的考验,郑重告诫全党要竭力避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式的致命错误——因为胜利而骄傲腐化,并最终导致在很短时间内“人亡政息”。

  毛泽东还提出至今仍被中共领导人一再强调警示的“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78年12月召开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总结建国后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汲取国外经验教训,研究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形势,实现了执政党指导思想的根本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建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内的分析人士说,同样引人瞩目的是,拥有87年历史、59年执政经历、7415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拓展了巩固执政地位、确保长期执政的新路径:在“民主”“两个务必”等的基础上,添加了“改革开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说:“当今世界各国,不论实行何种社会制度,都想巩固和完善自己的制度,发展自己的国力;不论何种阶级性质的执政党,都想巩固住自己的执政地位、实现长期执政。社会主义中国及其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更不例外。”

  “中国的前途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在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战略举措——改革开放,而这一切的关键都在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于其以改革的精神推进自身建设的现代化。” 严书翰说。

  改革开放的30年,被世界公认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综合国力上升最快、人民获得实惠最多、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的历史时期。GDP年均增速近10%,数额扩大约70倍,总量排名跃居世界第四;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额度增长约40倍,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额度增长约30倍;贫困人口锐减2.3亿多人。

  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已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虞云耀指出,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

  已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并正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共产党强调,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发展没有止境,改革也没有止境,只要有发展,就必须有改革。改革开放将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中共领导人认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使自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要把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全面加以推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还要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提高治党治国治军的水平上来。

  中共党建专家认为党的先进性包括思想的先进性和理论纲领路线的先进性,表现为走在工人阶级广大群众的前列、人民的前列以及时代的前面,而归根结底表现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2005年1月起,中共全党曾进行历时一年半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赞同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的判断,改革开放使党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和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都要求党的建设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戴焰军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仍然只能由共产党执政而且长期执政,但党必须清楚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执政能力、如何增强执政能力才能执好政、掌好权,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坚定的拥护和支持,提升自身的合法性。”

  “强调执政能力建设,科学认识和自觉把握执政规律,按照执政规律的要求执政,则体现了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他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已经将执政能力建设视为自身的一项根本建设和战略任务,因为它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强调执政能力建设还体现了中共对当前国际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准确把握。目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竞争。” 严书翰说。

  中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但是世界经验表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阶段,也正是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日益突出的阶段。目前中国已出现收入差距扩大和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以及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

  另外,从中共的自身状况来看,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组织总体上很有战斗力,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建设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长期执政容易使党失去生机和活力,出现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问题、理想信念问题、腐败问题、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问题等,造成党的生机和活力逐步衰减。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黄宗良说:“这些都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构成了重大挑战。这也是中共高层一再告诫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增强‘忧患意识’、准确认识任务的艰巨性和形势的复杂性的主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在其重要文献中使用“执政”一词,最早见于邓小平1956年9月16日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执政”二字开始成为中央领导讲话中关于党建方面使用频率较高的关键词。

  而“执政能力”一词则最早出现在2001年5月23日江泽民的《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一文中;中共十六大报告则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还以此为主要议题专门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个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纲领性文献,表明中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执政规律主要研究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党内关系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执政党在其中活动的基本原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