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信心:经济适用房该不该停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09:35   央视《新闻会客厅》
中国信心:经济适用房该不该停建
经济适用房该不该停建

  央视《新闻会客厅》2008年12月12日播出:中国信心-经济适用房该不该停建,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这里是正在直播的《新闻会客厅》特别节目中国信心。

  今天我们要关注什么呢,我们的话题是经济适用房该不该停建这样的话题,其实也源于现在出现的一些情况,比如说在辽宁、湖南或者河北一些地方,出现了停建或者准备停建经济适用房,把以前重经济适用房轻廉租房的方式,要改变为用廉租房来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这样一个现象我们该怎么看待?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来做一个介绍,首先要介绍的是马光远博士,还有我们的媒体观察员王志安,还有我的同事郭佳,她会把观众朋友的意见带进我们的节目中来,大家会发现,我们两位来宾不是第一次来到我们节目,但是今天他们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因为关于该不该停建经济适用房,他们两个观点其实是对立的,今天有可能会出现一场精彩的辩论,我们先请志安把你的观点亮出来。

  王志安(媒体观察员):我是赞成政府,一些地方政府,现在停建一些经济适用房的做法,如果我们从三十年的角度来看,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实际上是一个逐渐市场化的趋势,就是我们过去没有解决的很多问题,都通过市场化解决了,比如说贫困问题,其实住房问题也是一方面,这个市场化其实要求尽量用市场本身的力量,去解决市场本身面临的问题,但是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主推政策。

  主持人:我们暂不展开说,你的观点是赞同停建经济适用房。

  王志安:对,没错。

  主持人:马博士的观点。

  马光远(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与政府政策系博士):志安是原告,我是被告。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讲?

  马光远:因为我坚持经济适用房继续建下去,他讲的主要一个观点就是市场化,我觉得我们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有一个认识,就是市场和政府的边界问题,怎么样来界定?哪些问题应该是它来解决,哪些问题应该由政府来解决,这个是需要一个探索问题。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题目是经济适用房该不该停建,您的观点是不该停。

  马光远:不该停,应该建设,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市场的问题。

  主持人:两位来宾把他们的观点亮明之后,我们现在请志安把他的理由说清楚。

  王志安:刚才马博士说到,就是政府的边界问题,其实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太一样,我觉得政府干预的理由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会出现,一个是市场失败的时候,就是市场解决这个问题它解决不了。另外一个,实际上市场中有一批人,他可能永远也买不起房子,这批人可能是政府干预的理由。除去这两个理由,我觉得不成立,但是实际上我们看一下我们国家的经济适用房从开始搞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北京的经济适用房规定就是说,家庭年收入在六万块钱以下的可以购买,但是六万块钱这个收入,实际上并不属于买不起房子这批人,对这批人的补贴,要知道经济适用房是有补贴的,是拿全体纳税人的钱来去补贴他们,理由我觉得不充分,因为实际上他们大多数情况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即便在当时买不起房子,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逐渐买得起房子,在这种情况下,补贴他们的理由何在呢?

  主持人:好,马博士。

  马光远:志安刚才讲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公平问题,经济适用房我为什么讲它不是一个市场问题,因为这个从国际上来看,1981年的时候,联合国人类住宅中心发布了一个人类住宅宣言。在这个宣言里面讲,要把住宅问题作为政府的一个责任,呼吁政府承担住宅问题的责任,所以它本身不是一个市场化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国外来看,美国是一个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它的商品房只占20%,百分之七八十的都是政府提供了一部分资金,或者一部分优惠政策的叫社会住房。还有一小部分,就是我们所讲的廉租房。新加坡也是这个情况,新加坡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都是政府提供的,而且价格非常低,比市场价格低百分之七十到八十。还有一小部分属于廉租房,只有一小部分高端的人才住商品房。基本上很多国家都是这样,我们不能跟瑞典,跟北欧这些国家比,但是我们可以跟美国、日本,跟英国这些国家比。所以讲这个住房问题,大家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原先比如说我们全部包,国家全部承担下来,后来又走了一个阶段,完全市场化,到1998年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对住房进行分类处理,这是国际上一个惯例,国际上都是这样,对住房供应,不同的收入人群,不同的家庭,消费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政府是承载着了很大一部分责任,并不是完全市场化,所以我讲我们现在的这种住房分类供应这种体制肯定是对的。经济适用房作为政府提供住房的一部分,这个政策本身没有错,而且政策本身的初衷也没有错。从1998年到今年恰好十年,讨论这个话题应该说更有意义,从1998年到现在,应该说十年来贡献不少,我有一个不完全统计,我看到2003年的时候已经给600万户家庭提供了这么一个住处,这是不可想象的。

  主持人:经济适用房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

  王志安:我觉得马博士的逻辑肯定有一个问题,不是说全世界就一定是对的,其实美国这次次贷危机本质上的原因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政府想改变市场上个人对住房的拥有率,就是有些人买不起房子,但是政府说,你买不起房子没关系,我给你们担保,你去贷款,这样你就买得起了,但是搞成什么样结果了?也就是说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在多数情况下,其实后果都是不太好的。所以说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间,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能住得起自己的房子,这个结果可能是我们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在市场中间一定有一部分人,可能最后竞争的结果是买不起房子,我觉得这个现实我们得承认,这个方式可以通过廉租房,或者通过其它的方式解决去解决他们的住宅问题,但一定要让他们买得起房子,我觉得这个政策本身,可能就有问题。

  主持人:要不要买得起房子,要不要所有人都买得起房子。

  马光远:我们的焦点应该都在这个,我倒觉得志安讲了一个很理想化的状态,可是理论上来讲,我们用市场化办法解决,可能效率是最高的,但住房问题不仅仅是效率问题,它涉及到公平,涉及到人权。

  王志安:什么叫公平,公平就是你有钱买房子,而不是说免费给你发一套房子,或者是其他人拿钱赞助你去买一套房子,我觉得这实际上是最大的不公平。

  马光远:我们现在来看,经济适用房本身在执行上也发生一些变化,并不完全是卖,现在租。

  王志安:经济适用房实际上严格来讲,其实现在租是现在刚刚出现的,但早期的经济适用房或者过去大多数情况下经济适用房是政府减免一些税费和土地出让金,然后以卖的方式卖给了产权所有人。它只是规定将来在出售的时候,你的收益金可能要由政府收走,其实政府有投入。

  主持人:刚才在辩论当中您谈到了公平这两个字,你给我们把你的观点亮出来,经济适用房和公平层面的关系是什么,有没有体现,或者是有没有不体现?

  王志安:我觉得理解什么叫公平,其实在一个市场,充分完善的市场中间,对每个人产生了尊重,对每个人财产所有权的尊重,其实是最大的尊重,也就是说你有钱,你去买房子,你没有钱就买小一点的房子,你再没有钱就去租房子,然后有些人连租房子都租不起的时候,我们由政府,由全体纳税人拿一部分钱,去帮助他们解决最基本的住房问题,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市场公平,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我觉得就是不公平。

  主持人:他这个阶段的观点你同意吗?这个阶段的,到此为止的。

  马光远:他讲的这个公平我有异议,这个公平应该讲,他讲的是分配上的公平,分配上来讲,事实上各国的财政都有二次分配的问题,也就是说你要追求纯粹的绝对公平,比如说拿全体纳税人的钱去补贴一部分人,这是大多数国家财政的,本来应有的含义,就叫分配供给,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把财政的,把纳税人的钱要拿上来进行二次分配,就是我们必须去补贴一部分人,求得公平。所谓的公平,并不见得就是说你分一分钱,我也分一分钱,如果这样的东西永远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认为经济适用房本身,包括国家一些补贴政策,在土地出让金也好,或者其它方面的优惠政策,本身不仅仅不违背公平的要义,而且是对公平含义的一个更深的阐释。

  王志安: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看一下现在很多城市的经济适用房是很多人在住,其实这方面的媒体报道是非常多的,就拿北京来说,很多经济适用房里面住的很多人,实际上是有汽车的,甚至开着宝马,然后也有统计表明,这一部分经济适用房转租率是很高的,就是很多人实际上是把经济适用房当作投资来买的,这种情况下,补贴的钱,是补贴给了真正需要的人吗?肯定不是。因为我们其实即便是他在买经济适用房的时候,他的收入可能就是年收入五万块钱,但是他收入是变动的,他也许第二年就变成年收入15万了,他第三年就变成30万了,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求他搬出去吗?不能,所以说就是在市场中间,政府不能管收入最低的那部分人,但是关键这个线划到什么程度,这个线你一定要划到那些,他可能彻底没有希望解决自己住房的人才合适,如果这个线随意扩大,我觉得就没有什么作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经济适用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