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之初做生意干个体户似乎是无奈之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11:56   SMG《深度105》

  【记者出镜2】在改革之初,做生意、干个体户似乎都是无奈之举。有条件的话,谁都希望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享有各种福利,这也就是俗称的"铁饭碗"。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政策的放开,80年代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公职人员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多今天的企业明星,就是在那时下的海,而"下海"也开始成为了社会上的流行词汇。

  (找一段潘石屹随便什么实况片段)

  【解说】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房地产商潘石屹,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肯定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经验的1982年,他还只是个在校大学生。两年后他大学毕业进入石油部管道局,当了一名公务员。不过,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并没有让潘石屹满足。

  【采访】SOHO集团董事长 潘石屹:呆了一年时间就觉得没什么事情干,有点虚度光阴,天天在拿报纸,原来的报纸就三页,翻里翻面看,我觉得真是没什么事情干。

  【解说】一次帮同事挑选办公桌的经历,让潘石屹萌生了要打破"铁饭碗"下海经商的想法。

  【采访】SOHO集团董事长 潘石屹:大概挑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还在挑着,我也没事干,最后我就想,就一个破桌子你挑它干什么?//她说小潘你可不知道,成为国家干部,我可能这一辈子就坐在这个桌子上不离开了,你说我能不挑得仔细吗?我一想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回去一看,这帮老干部们在桌上坐着,可不就坐了大半辈子。所以我说,一辈子我们青春年华就在这个办公室里面,就在这个桌子上面,一边无所事事这样呆着下去,当时我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能不能下海。

  【解说】1987年,心怀梦想的潘石屹主动放弃了"铁饭碗",揣着80元钱南下广东,两年后又转战海南。当时,中央给予了海南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发了"十万大军下海南"的"淘金"狂潮。与潘石屹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他后来的同行兼好友冯仑。当时的冯仑是国家体改委下属一个研究所的干部,被派往海南省筹建改革发展研究所,并担任常务副所长,仕途一片光明。但到达海南不久,冯仑也辞了职,他和潘石屹等四个同伴成立了一家"农业开发"公司,实际上做的是房地产买卖。

  【采访】万通集团董事长 冯仑:经常就有一些老师过来看,都是带着一种悲悯的一种表情来看,说你怎么不去读博士啊?党培养你这么多年,你现在每天骑个自行车,去满街乱跑,那个时候,主流的人群是在机关里,在研究机构,那么的话,也就是说,在体制内。

  【采访】SOHO集团董事长 潘石屹:有好多人批评下海南、深圳的人就是为了淘金,作为当时20多年前的主流思想是不能接受的,说你们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怎么就能为了钱去呢?所以老来批评,现在我觉得这样一种讨论都是比较多余的。

  【解说】事实上,就在潘石屹和冯仑"下海"前几个月,198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通过《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决定,指出: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个体经济和少量的私营经济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份正式提出允许私营经济存在的文件。而在同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上,进一步提出了要鼓励私营经济发展。

  【采访】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 马立诚:人民日报是咱们的主流媒体,那么它到后来也发表恭喜发财这样的文章,所以发财这件事情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了。//所以怀着多种目的,人们就“下海”,我看主要还是要换一种生活方式,然后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更多的财富,改善自己的生活。

  【解说】然而,尽管"下海"大军日益增多,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不断壮大,但社会上的质疑声却从来没有平息过。

  (特技+音效)

  1989年,曾靠"傻子瓜子"闻名全国的安徽芜湖个体商贩年广久,因涉嫌贪污和挪用公款被逮捕。同一年,山东私营业主王廷江将自己价值600万元的工厂献给集体,获得了入党资格。

  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构成的民营经济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一时间众说纷纭。1989年,私营企业从一年前的20万家锐减到9万家,个体工商从业人员锐减360万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资金不足,限制过多,潘石屹和冯仑们一度在困境中苦苦支撑。

  【采访】万通集团董事长 冯仑:我们是借了三万块钱去注册一个公司,注册完还有几块钱,而且我们当时都是几个人分头借的钱,但是你不登记成全民来登记不了,可是登记成全民了,过若干年之后,他又说这是国有资产,就是这样。你说你,这个东西你跟他掰扯不清楚,你跟他说什么?所以我就说,一贯的困难,持久的困难,实际上是和这种非市场经济的这样一套政府管理方法在磨合,在较劲。

  (深圳街头)

  【记者出镜3】正当私营经济全面陷入低谷之时,一个声音拯救了它们。1992年初,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南方的谈话,再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空前激发了人们跳出体制、寻求自我天地的热情,一股更汹涌"下海"浪潮奔腾而来。

  【解说】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抵达深圳。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以巨大的魄力,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党的十四大后,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民营经济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投身市场经济之海,也在一夜之间成为无数人的选择。

  【采访】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 马立诚:1992年,这一年据国家人事部统计,大概有十二万官员下海,1992年,比如说,温州就三个副市长下海,三个副市长都不干了,都跑去做公司的老板或者CEO去了,你看看这个潮流那是太厉害了。所以1992年以后,下海潮非常地壮阔,下海成了我们中国老百姓一个日常的话题,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转场:用和当时下海有关画面隔断)

  【采访】作家 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董事长 张贤亮: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等开张,都全部都投入市场经济了。我那时候正好是宁夏文联的主席,我就知道这个时期我来了。

  【解说】著名作家张贤亮现在的身份,是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的董事长。他一生坎坷,曾因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被劳动改造22年;1979年平反后写出了《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轰动一时的作品。1993年,已经57岁的张贤亮以版税为抵押获得银行贷款,在银川附近建起了镇北堡西部影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历来对经商避而远之。"文人下海"无疑是对当时"全民下海"热最生动的一个注脚。

  【采访】作家 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董事长 张贤亮:王蒙好像发表了一个言论,我还给王蒙写了一封公开信,王蒙就说我肯定玩不下去。//那么更多的人,还有的人就说,中国根本不需要像张贤亮这样一个企业家,而是需要张贤亮这么一个小说家。

  【解说】争议归争议,这一时期,"文人下海"渐渐成为了一股潮流,黄宗英下海在深圳注册公司,《人到中年》的作者湛容及家人创办了快乐影视中心,张贤亮更是高调发表了《文化型商人宣言》,提出中国的文人只有参与了经济生活才能干预社会生活。

  (西北影城游人实况)

  【解说】随着《大话西游》《红河谷》《新龙门客栈》等电影在这里拍摄,西部影城很快有了名气,旅游业也发展了起来。今天的张贤亮早已不再担任宁夏文联主席的职务,经商为他饱经沧桑的生活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采访】作家 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董事长 张贤亮:我觉得我是非常幸运的就是,我能够出来,我有写作的能力,这一点当然有事实作证明,我还有经商的能力,我还有办企业的能力,我把我另外的一个潜力也发挥出来,这就是这样的一个市场经济所创造的一个广阔的天地,给我的一个好处。

  【解说】就在作家张贤亮投身商海的前两年,做了十几年个体户的王仁昌却拿起笔开始了写作。他出版了小说《风流巨贾》,1990年被武汉电视台拍摄成8集电视连续剧《汉正街》,轰动一时。随后几年,王仁昌逐渐淡出商界,陆续创作了几部反映个体经济发展的小说。

  【采访】汉正街第一代商户 王仁昌:我决定把我的感受,把我的感悟,和我们汉正街那种辛勤创业,把它写成故事,告诉大家,让人们正确对待我们,对待个体经营,对待个体经济。

  (转场)

  【解说】在海南,冯仑和潘石屹也逐步走出了困境。1992年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给予民营企业资金扶持的政策,他们获得贷款后通过炒房掘到了第一桶金。19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他们回到北京继续发展各自的房地产事业,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几经挫折,如今都已成为了房地产业的中坚人物。

  【采访】万通集团董事长 冯仑:自由选择,自我决策,承担自己的风险,创造自己的人生,就是这样,全部变成自己了。所以也就是说,最大的改变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由接受变成了创造,由抱怨变成了自我提升,不抱怨,自己改造自己。

  【解说】

  一波又一波的"下海潮"促进了中国民营经济的飞跃发展。今天,非国有经济创造着中国70%以上的GDP,60%的税收和80%的出口,从9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对大学生不再包分配,而新增就业从总量上几乎都是由非国有企业创造的。

  【采访】万通集团董事长 冯仑:1999年以后,十六大吧,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变化,就是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然后对民营企业有一个很大的,一个正面的肯定,然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慢慢给予很大肯定,创业也蔚然成风,创富成为很多人争相关注的一个现象。

  【采访】原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编辑 马立诚:我们社会开始充满了活力,公民创业,然后从南到北,我们看到中国财富的源泉到处在涌现,这是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一个重要的理由,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活力的话,恐怕它的现代化发展程度是非常有限的。

  【解说】

  据统计,从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仅在公务员群体中,全国就有10304名科级以上官员辞职下海。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谋求公职当作自己的追求,而是选择自主创业这样一种崭新的方式来经营自己的人生。

  【采访】原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编辑 马立诚:公民他的选择多了,他的空间多了,于是创新,这个社会创新,国家的创新的机会就多了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发展,是一个自由度的发展,是一个财富的发展,是资本的发展,是现代化的发展。

  (汉正街)

  【记者出镜4】进入新世纪后,"下海"一词渐渐不像过去那样新锐和时髦了,因为个人经商不再是早期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各级政府都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扶持,自主创业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感谢那些早期的"下海"弄潮儿们,他们在为中国经济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促使众多长期依附于国家单位的人们开始转变自己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时代走出了一条更能发挥潜能,提升自我价值的道路。

  编导:李丹

  摄像:李会杰、查家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