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历数1978-2008年12月15号值得回味的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10:23   央视《东方时空》

  央视《东方时空》2008年12月15日播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直播特别节目-这一天,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直播特别节目——这一天,今天是12月15号,今天最重要的新闻,当然是两岸的大三通进入了实质性的启动阶段,可以说这件事情已经已经盼了很多年,但是正式的开始,今天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那么在历史上从1978年到2008年的这一天,每年的12月15号,曾经发生过哪些值得我们回味的新闻呢?我和我的同事们,找到了《新闻联播》三十年来的这一天的串联单,我们希望用这样一个个的定格,去串联起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年当中,曾经留下的脚印,那今天呢,我们的演播室会有一位嘉宾,也是一位资深的新闻人,来自新华社的高级编辑陆小华先生,一起来跟我们回顾历史上的这一天,好,先让我们去看一看,我们搜集到的一些12月15号发生过的新闻。

  历史上的今天

  主持人:各位观众,这次《新闻联播》节目的主要内容有,天津电视台记者陈勇报告,国防科工委和天津市经济技术合作成果推进的天津电视机厂,彩色电视机生产线,12月10号投入生产。

  (成王铁路)辅线,今天全线贯通。

  本台记者报道,我心目中的中华摄影艺术展览,最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这些作品是华侨、归侨和(侨建)摄影工作者创作的,反映了他们近年来在摄影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展示了他们对祖国的感情,和对艺术的追求。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厦门经济特区城市建设初居规模。

  四川电视台报道,四川省1983年以来,三年共抢救病弱的大熊猫59只,成活47只,因抢救成活的大熊猫已有23只被放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出现销大于产的可喜局面

  提起华西村,人们就会联想起江苏省江阴市,那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而如今在宁夏银川郊区,正在建设一座华西新村。

  综合开发一乡两河,体现200多万藏族同胞的心愿。

  庆祝澳门回归庆典晚会,爱我澳门,爱我中华,昨天晚上在澳门进行最后一次彩排,三百多名来自祖国内地的演职员,和澳门部分业余合唱团的演员,将在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第一天,向澳门同胞献上精采的文艺节目。

  三十年的面孔

  主持人:我不知道您看完是什么样的感受,我跟我同事找到这些片段的时候,我们一边看一边在乐,后来我们也在回想,说我们在乐什么,我看您也在乐,您在乐什么?

  陆小华(新华社高级编辑):看到人们非常熟悉的播音员青春亮丽的过去,当然和现在对比起来,还是有明显的变化。

  主持人:这是您乐的主要原因,其实作为一个电视工作者来说,我们很关注的,非常直接能够冲击我们视线的,就是电视质量,这种画面质量的差别,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就是我们去问所有的观众,不管是多大岁数,可能五六十岁,应该足够有看新闻长的时间,我说你能够记住最早的新闻播音员是谁,后来发现大家能够记住的播音员,都是八十年代以后播《新闻联播》的。我们就在研究说为什么,后来专家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说,他们发现只有彩电在老百姓的家里开始普及的时候,人们才能记住电视的播音员,因为只有彩电才能还原一个正常人的脸色,衣服的颜色,才能让人脸被记得住。

  陆小华:那个时候大概彩电,可能给人的冲击,远远超过今天讲的高清,人们用彩色还原一个世界,每天大你家里来,每天在你的客厅里,或者在你的门口和街坊邻里一起看,这个变化肯定是具有巨大冲击力的。

  主持人:刚才我们俩已经是挺感慨的,因为这个播音员的形象变化,包括这个画面质量变化,给我们带来的这种冲击,那事实上今天我们节目当中还有一个人,我想她的感慨会更丰富一些,今天的新闻联播的主播李瑞英,现在就在联播的演播室里,李老师你好。刚才看完什么感受。

  李瑞英:一直在笑,而且在回忆当时的情景,其中有一个就是穿黄衣服,然后长头发,我觉得那一段时间是我图象,可能是比较差的,因为那时候怀孕都已经七个月了,什么时候把这个图象给找出来了。那时候语调也比现在高,而且那个语速也比现在慢,你发现了吗?

  主持人:对,为什么?

  李瑞英:因为那个时候是录播,而且呢它每一条时间比较长,不像现在信息量更大,语速在增加,我觉得变化还是很多的,像比如说以前我们是条条基本上都有导语,而且几乎没有记者在现场出镜的,这种很少,或者说同期声也比较少,现在时效性更强了,同期声增加了,现场感就更强了。你还发现没有,肯定很多观众都会发现,说以前你们怎么都是照着观众念的,现在怎么都是直面着我们说,有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是不是背下来,这么长的稿子怎么背,其实十多年以前,我们增加了提示器,就是现在我要是看稿子读稿子的时候,都要就是,打成这样,九个字一行的,这样的大一点的字,当然可以也提示器给推着,给我做提示,我是照着读的,因为比如说主席令,国务院令这样的稿件是播报式的,一个字都不许改的,所以一定是照着读的。

  主持人:你刚才说语速变快了,有没有做过统计,大概比如说在你刚入行的时候,八十年代的时候,一分钟说多少字,现在说多少字。

  李瑞英:我们那个时候刚大学学习的时候,是按照广播电台的语速说的,是一分钟180字,其实到了电视台的时候,80年代,是一分钟200字,现在一分钟画面解说的时候将近三百字,所以你看我平时说话语速也非常快,因为信息量非常大,在有限的时间要传出去更多的信息。

  主持人:播了二十几年的新闻,有什么新闻让你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李瑞英:其实我觉得每一年的新闻,都是有很多很多特别特别精采的地方,但是我觉得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1996年1月1号的时候,《新闻联播》从录播改为了直播,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也是我们新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录像,时间尽管紧,但是错了以后可以重来,自从直播开始以后,一个字都不许错,所以天天大家都在经受考验,比如说稿件的成熟度,播报的语速,对稿件内容的理解也要求更严了。原来每年除夕,都是比较长的一些会议,庆祝的这样稿件比较多,但是从1996年开始以后,比如说是鼠年说鼠,然后后来就是有猴年说猴,就是情趣性的新闻多了以后,我觉得播报的语气下来了,贴近性更强了,尤其是我们联播里拍了很多的栏目,比如说惠民工程,百姓受益,改革开放辉煌三十年,这样的栏目出现以后,我觉得播报的语气就更热情,更有贴近性,和观众的距离就更近了。

  主持人:还有一点,我觉得所有看的人在乐,跟这个有直接的关联,就是我们能看到岁月流逝,播音员的岁数变大了,但是你们可比原来漂亮多了,比原来时尚多了。

  李瑞英:确实,确实,那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化妆,十年前我们才增加了一项,就是有职业的化妆师为我们化妆,而且八十年代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化妆品,像老百姓几乎都不化妆,所以我们到电视台以后,告诉我们要去化妆,我们也不知道到哪儿去买化妆品,我们就到北影厂,记得特清楚,去买那个大油彩妆,就往脸上抹,然后卸妆的时候都用凡士林,先把那油给和一下,再用肥皂去卸妆,所以肯定条件越来越好,尤其随着高清电视的出现了以后,就是这种脸上的瑕疵,用灯光去弥补,咱们设备、条件,也更专业化了。

  主持人:好,谢谢李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幕后的有趣的故事,虽然讲了一些幕后的平常事,但是我觉得,真的是我们这个行业,在变得越来越职业。

  陆小华:可能还不光是电视行业,今天是解读了新闻的幕后,可以看出刚才你和李瑞英刚才对话,我用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一个速度提升了,第二个是信息量变大了,第三是更贴近了,第四个是风格更为明显,当然其实我们如果概括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可以速度、质量和个体,可能就是百姓能感受到的最清晰的特征。

  主持人:好,让我们继续借着三十年当中的12月15号,这一天的《新闻联播》当中曾经播出的新闻,去追寻三十年的脚步。

  走进海尔

  (新闻联播内容)主持人:江苏电视台记者圭凤平报道,最近记者在南京采访时,发现南京市一些中小学校,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小眼镜越来越增多,小眼镜的越来增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许多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较大,二是中小学生没有足够的体育活动,学校一些体育课被冷落一边。

  青岛电冰箱厂厂长张瑞敏,带领全厂职工改革三年,把过去长年亏损,濒临倒闭的企业,变成全国电冰箱生产和出口基地。

  为稳定提高冰箱质量,张瑞敏制订出谁生产了次品冰箱,谁就当着全厂职工的面,把它砸烂的规定,使冰箱质量扶摇直上,在国际评比中一举中标,为扩大冰箱产量,他组织大家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了新的劳动组合和分配制度。

  各位观众,这次新闻联播的主要内容有,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

  观众同志们,晚上好,这次新闻联播的主要内容有。

  系列报道,长治久安之路。

  观众朋友们晚上好,今天是12月16号星期五,欢迎收看新闻联播。

  四川成都西城区。

  青岛电冰箱厂厂长张瑞敏。

  目前我国最大的铁路客车生产基地。

  主持人:的确,这个我看到那个小眼镜的新闻我还在想,1984年,我算算,我也差不多是在那时候,开始戴上眼镜的。

  陆小华:一样还是十多年前,有一个小学生,就是在南京开始戴上眼镜,我还能记得他当时哭的身影,大概戴上眼镜对于一个小学生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但是今天刚才播的新闻里,我觉得让我更感慨,觉得更大的事情是海尔在抓质量,这个海尔砸冰箱是熟知,没有想到报道的时候是在15号。

  主持人:我们俩在感慨这条新闻的时候,有一个人此时此刻会比我们更加的感慨,因为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现在就坐在青岛电视台的演播室里,张总你好。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你好。

  主持人:看完刚才的那条新闻,有什么感觉。

  张瑞敏:当然感触是非常深的,因为这个是我们创业的基础,当时海尔集团能发展到今天,全靠我们当时抓了质量,而且我们从一个冰箱的质量开始抓起,一直到今天成为全球第四大的家电生产商,我想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我们引进的技术设备,特别是我们观念的改变,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发展的规模和品牌。

  主持人:当时,看完这条新闻,可能很多人会问您,您当时干吗非要让职工把冰箱给砸了?

  张瑞敏:这个主要是要改变一种观念,因为我们当时呢,产品的质量应该说比较差,但是更差的呢,是职工对于这个习以为常,他认为产品干得好坏都有人要,因为那个时候产品,不是说必须要达到什么标准,而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出路,如果干出来的产品好就叫一等品,不好可以叫二等品,三等品,甚至可以叫等外品,甚至可以叫处理品,所以这种观念的存在,使这个产品质量很难提高上去。但是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就是职工在那个年代呢,很难接受质量的这个观念,所以说呢,我们就采取了砸冰箱的这个举动,也就是说呢,使这个职工对这个质量有一种震撼,每个人应该非常牢牢地记住,只有质量才是我们的生命。

  主持人:对了,如果不是张总在说的话,恐怕我们的记忆当中都要忘记这件事情了,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的确在这个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专门卖次品的,价格会比较便宜,那也很多人排队去买,现在看我们这个市场上,你绝对不会看到主动卖次品的这样的商店或者是企业。现在通过了三十年的发展,海尔又变成什么样子,看看我们记者最新从海尔发回的报告。

  记者在山东电视台青岛记者站,找到了这位记者于树植,他饶有兴趣的给记者看了他一直保存着的一张名片。

  于树植(山东电视台青岛记者站站长):我1987年采访张总张瑞敏的时候,他当时给我一张名片,你看我还存在这个地方。

  记者:就在这儿。

  于树植:在这儿,他存的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的是青岛家用电器工业公司的副总理,电冰箱的厂长。

  记者:他那时候还是个厂长。

  于树植:厂长,他那个是公司的上级领导,兼厂长。

  记者:那时候名片很古老,电话都是大写字体。

  于树植:大写字母。

  于树植当时还自己兼任摄像,他依旧保存了一台摄像机。

  于树植:这是当时拍张瑞敏的机器还在这儿,很古老的机器,现在没有这种机器了,现在还没有问题,这是电线。

  记者:这种机器我都没见过。

  于树植三十年的记者生涯,也见证了海尔的整个发展过程,他不仅和海尔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通过报道海尔,得到了许多新闻奖项,说起海尔于树植总是满脸自豪,第二天,他还特意带我们去了当年报道的海尔的老厂房。

  于树植:1987年拍这个新闻的时候,就在后面这个厂房里面拍的,拍张瑞敏带领全厂职工进行改革,采访,当时那会儿电视记者非常少,来了挺稀罕,张瑞敏这个人,他就比较讲究,干净利索的人,他知道我来采访,他也挺高兴,我也挺高兴,他特意穿了一身干净的西服。

  记者:本来应该是穿工作服的。

  于树植:他是穿工作服,我可能有十几年没来过这地方,今天来这地方我感觉很亲切,一看到这个带子的时候,我都忘记这个事了,一看这个带子,使我回忆起当年的事情,感觉着很美好,张瑞敏很年轻,我那会儿也很年轻,所以很感谢你这次采访。

  这些老厂房,承载了太多老海尔人的记忆,因为1985年,就是在这里,张瑞敏带领大家,砸掉了76台质量不过关的冰箱,也是在这里,诞生了海尔第一台引进德国生产线以后,自行生产的冰箱,现在当任海尔集团党委组织部部长的韩震东,被称为海尔的活字典,因为他从1984年建厂,就来到了海尔,而在他海尔的前十年,都是在这些生产线前度过的。

  韩震东(海尔集团党委组织部部长):这些设备当时是我们加工一些电机,小工具零部件,设备已经很陈旧了,引进了以后基本上淘汰了,作为培训,训练员工来使用这些。

  记者:我看写的都是报废机床,都已经明显写着,那咱们还留着这个老的设备。

  韩震东:这个以后作为海尔发展的历史,进博物馆。

  主持人:历史的见证物。

  韩震东:历史的见证物,对,对我们的新员工进行培训,还有就是发扬创业,创新精神,激励大家。

  记者:我现在所在的这条路,就是青岛市的海尔路,这条路是通往海尔集团总部所在的工业园区的必经之路,那么工业园区地址就是海尔路一号,这条路全长一共有12公里,那在青岛市的各个区县,一共有五条这样的海尔路,在全国的八个城市,还有这样的海尔路,甚至在美国的南卡州,还有一条专门以海尔命名的海尔大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海尔人抓住机遇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终于把海尔这个品牌,变成了世界知名的家电品牌。

  陆小华:伟大的历史,其实往往是由细节构成的,刚才这个片子提供很多细节,我还记得很多细节,比如说1987年,那个时候海尔冰箱叫青岛海尔。

  主持人:合资厂。

  陆小华:合资厂,对,我还记得1985年,海尔引进这条生产线的时候,同时引进了1942条德国标准,和ISO国际标准,也可能这是海尔不同于其它厂的一个起步的开始,我倒想有一个问题问张总,您刚才在采访中,几次提到了关键的变革,如果用,请你用五个关键词来概括海尔成长之路,您会用哪五个关键词?

  张瑞敏:我想应该是改革、开放、创业、创新、品牌,因为改革开放是海尔发展的一个外部环境,创业、创新是我们内部不断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然后品牌就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目标。

  陆小华:这五个关键词是很说明问题,但是张总,如果把五个关键词减掉两个,您会留下哪三个呢?

  张瑞敏:留三个的话,应该就是改革、创新、品牌。

  陆小华:在你心目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什么。

  张瑞敏:只留一个就是创新。因为我觉得呢,改革开放给我们创造非常好的外部环境,但是你能不能发展起来,就需要你不断的抓住这个机遇,要抓住机遇,就要不断的挑战自我,不断地改变自己过去的观念,不断的要用新的观念去迎接新的挑战。

  陆小华:其实创新这个词,不仅概括了海尔过去的成长之路,可能也是引导海尔,或者是引导更多的企业,在今后做大做强,走向世界,它的根本的必由之路。

  主持人:张总,既然您说到了未来,能不能说说您未来对海尔的理想是什么。

  张瑞敏:未来对海尔的理想,第一个我希望全世界的消费者都非常喜欢海尔,他都会认为海尔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品牌,另外我希望我们这个企业,能够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在这儿发挥他的自身价值,也就是说每个人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能够体现出自身的价值,给每个人有一个创新的平台。

  主持人:可是张总,现在要说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海尔,可是目前大的经济环境可不太好,从美国人到中国人,都在捂紧自己口袋的情况下,您觉得实现这个理想遥远吗?

  张瑞敏: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因为我们在全世界已经设立了三十多个工厂,所以我们现在怎么样使我们的这个观念,使我们的文化能够和当地的文化相融合,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和当地文化融合之后,我们会根据当地消费者,不断地创造他们喜欢的个产品,比方说我们最近在美国,我们就是用美国的设计师,按照和美国的要求,设计出美国消费者最喜欢的产品,在其它地方也是这样,我觉得只要能够适应当地的文化,能够根据当地的需求去发展,就可以创造出新的需求。

  主持人:好,谢谢张总,海尔说它要走向世界,其实它也在不断地经营着这样的品牌,比如说这一次的北京奥运会,无论是在运动员村,还是记者待的国际广播中心,所有的白色家电,都是由海尔来提供的,这其实是一个方式,让全世界的人,更多的了解这个中国的产品,让我们一起看看海尔走向世界之路。

  海尔从中国走向世界

  查尔斯住在美国新泽西,他是当地海尔电器的忠实用户,最近几年,他先后购置了不少海尔家电,这是海尔的新式冰箱,烤箱,这是海尔空调,还有海尔饮水机,他最喜欢的就是这台42寸的海尔平板电视,他已经买了两年了。

  查尔斯:我告诉大家,这台海尔电视机质量非常好,和其他品牌的电视机相比价格还便宜。

  查尔斯说,海尔的质量和价格都非常的适合他,以后他的家电更新,都会考虑海尔的品牌,质优价廉的海尔产品,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像查尔斯一样的美国客户,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小镇波伦贝克,子承父业的博克维茨,经营着一家面积不大的家用电器商店,我们在这里也看到了海尔产品的身影。

  博克维茨(美国海尔经销商):销售海尔电器我们喜欢它,因为我们喜欢不会轻易坏的产品。

  主持人:其实我们记者去采访这个海尔这个企业的时候,当时张总有一句话,让我们记者大吃一惊,张总说,说如果回顾三十年海尔发展的历程的话,他最大的感受是海尔发展的慢。

  陆小华:也可能是海尔发展速度,和他心目中的理想,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也许这个距离是它的进一步发展的驱动力,其实我刚才听海尔,张总讲他的理想的时候,我一个直接感受,他对企业的认识变了,他对企业的认识从制造产品,转向为人服务,那么在海外争取为各国的消费者服务,就是要和它各国文化相融合,对内让它的职工,爱这个企业,是对内,为企业职工这个人服务,一个企业从生产产品的这样一个组织,一个集体,演变成一个为人服务的集体,这可能是企业升级换代的开始。

  主持人:的确如果要回顾三十年的历史,三十年有一万多天,你要细细去品位,这个容量不是我们一个小小的节目,可以装的下的,那你要回顾整个的中国,这个体积也不是我们小小的一个节目可以装的下的,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去找一个定格,比如说找寻历史上的12月15号这一天,去找寻一个个小型的企业是怎么演变的,当我们翻开1988年那张新闻联播的串联单的时候,我们又找到了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当年卖的是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改革30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