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与守旧思想交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10:06   南方新闻网

  与守旧思想交锋

  主政福建的项南深知自己改革先遣队的角色。邓小平说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作为“总设计师”的邓提供方向,至于具体水深水浅,就要看一线的“地方大员”了。项南经常以年轻时候唱的《开路先锋》与同僚共勉,说自己的任务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1981年春夏之交,一个流言从北京传到沿海,说特区要取消。但项南在一次中央高层会议上发言:“福建对华侨华人和外国资本的吸引力不如广东,更不如香港、新加坡。因此,福建应该采取更加优惠、更具有吸引力的政策。”

  1983年,有关特区的传言再度出现,有人认为改革开放将旧中国和许多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好的东西也引了进来,对改革者大加伐挞,将特区比作“旧中国的租界”。

  环境有些惨淡,项南和任仲夷,这两位改革派地方大员,这期间时常保持热线联系,互通观点。在指责之声甚嚣尘上之时,项南针锋相对:“旧中国的租界,是主权在他人,特区是主权在我,怎么能和旧租界相提并论?”

  有关政策要“收”的说法延续到了1984年,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五个年头。刚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履维艰,难点在于企业缺乏活力,毫无自主权可言。

  当年2月7日,邓小平在厦门视察时对项南说:“我们的开放政策,不是收的问题,而是开放得还不够。”这句话给了项明确的支持。

  一向超前的项南随后建议:厦门特区可以变成“自由港”,“货物自由进出;人员自由往来;货币自由兑换”。小平思考片刻说:“前两条还可以,后一条不容易。”

  这年的3月,福建的一些厂长经理们给项南写了一封信,信在当天下午送给项。第二天,这封项南亲自拟好标题的呼吁信发表在《福建日报》的头版头条,题目是《请给我们“松绑”》。

  之前项南就曾公开表示,“我们从开放到现在,因为放权出了乱子的事情,在福建还找不到一个;可是由于不放权,影响改革开放进展的事情可以找出不少。”这些话,在一些人听来,并不顺耳。

  福建给企业“放权”的影响迅速波及全国,《人民日报》全文转载《请给我们“松绑”》一文。当年5月,项南在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说,应该让“包”字进城。

  1981年,全国经济调整之际,乡镇企业因为“私生子”的地位,饱受质疑,甚至有被勒令下马之虞。

  在福建,项南态度坚决,说乡镇企业要“勇敢地上,要排除一切阻力往前冲”。1982年,全国开展打击走私贩私、打击投机倒把的“双打”斗争时,项南再次挺身而出,说福建经济犯罪要打击,乡镇企业要发展,两者并不矛盾。

  6年后,在浙江,小平终于对乡镇企业给予了明确的肯定。此时,项南已经去职。

  改革先锋黯然去职

  1985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项南说,“要允许改革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他说自己就好比是一个新疆姑娘,满头的“小辫子”让人家抓。

  1985年的春天,已经有传言说,项南要下。胡耀邦曾对项南说,我听到一些对你的反映,说你“处事偏右”。项跟胡说,省内有人对改革不满。胡耀邦说,“不必理会,太费精神。”

  项南曾经因为青年是否应该跳“迪斯科舞”一事和当时的一位中央高官争论。这位中央高官认为这会激发青年人“狂热放荡”的状态。项回信说,“由我们规定青年该跳什么舞,不该跳什么舞,不甚妥当”。

  项南把信交给秘书,而秘书怕给项惹事,私下把信扣下。项南日后得知,干脆再写一封,交给省委办公厅机要室寄出。

  当时有观点认为,国营企业的困难,是因为乡镇企业跟国营企业抢资源、抢市场。项南说一切优惠政策都倾向于国有企业,怎么就让乡镇企业争走了呢?这不很可笑吗?还不是你不行吗?

  1986年,项因为福建“晋江假药案”(详情见本报项小米专访)而受到牵连,曾经被他夸为福建“一枝花”的晋江陈埭镇出了“假药”。虽然项南严厉查处,自己五次检讨,但终被中纪委处以“党内警告”。

  此前一年,与项南荣辱与共的任仲夷退休,“平安着陆”,虽然任之前曾多次作检讨。

  项南依然性格不改,他离开福建时说,从此和福建“一刀两断”,别人以为他绝情,实际上他是不想因为自己影响接任者。

  去职之后的项南,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扶贫活动中。他担任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会长,依旧是精力过人,四处奔波。只是,很少谈及自己在福建的5年岁月,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朋友。

  一直到1997年的时候,项南对秘书说自己想回到福建,“安静地呆上5年,好好整理些旧事。”然而天不遂人愿,这一年的11月,项南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项南曾说,自己当初离开福建,应该会有人高兴,有人惋惜,“但前者会是少数人。”是非功过最终都将由时间证明,如同贾庆林的词中所说,曾经的项南,令“八闽百姓至如今,犹铭记”。

  八宝山送行当日,项南哀荣备至,前来送别的有朋友,也有曾经的对手。

  (本文得到了项南之子项雷先生、女儿项小米女士,作家胡少安先生,项南生前秘书杨志栓先生,项南好友郑仲兵先生等的资料帮助和采访配合,在此谨致谢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项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