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境游最初只有港澳游,后来增加了新马泰三国,再然后是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欧洲以及美国。“现在,全世界已经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对中国开放了”,常德军颇为感慨。而在这一过程中,国人出境旅游所受到的各种限制也在不断减少,从最初的配额制到组团出游,再到个人自由行……“世界都成了‘地球村’,这种发展的背后,是我们国家开放度的不断扩大”。
旅行社进入“后整合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各地旅行社纷纷上马,在繁荣旅游行业的同时却也带来了另外一个弊端:成分芜杂,管理混乱。
“小、散、弱、差”,身为山东省旅行社协会秘书长,常德军认为,尽管山东的旅行社在数量上堪称庞大,但有实力、能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的却很少,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行业龙头。有数据显示,就省内旅行社的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而言,加起来还不如上海春秋一家。
按照国外的判断标准,每个城市所拥有的旅行社总量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在常德军看来,就济南市目前的GDP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来看,拥有100家旅行社便足矣,而现在却存在着包括省外旅行社驻济办事处在内大小700多家。僧多粥少的结果,就是各旅行社为了争夺客源狂打价格战,恶性竞争,而从业人员也参差不齐,管理混乱,与旅行社相关的各种投诉不断。
“好在政府现在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些不足,正在积极推动旅行社之间进行资源整合,鼓励有实力的大旅行社加快省内外布局,形成规模效益。”常德军说。
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集团化,常德军认为这是山东旅行社发展的方向。一方面,通过行业洗牌,大旅行社进一步做大,小旅行社被兼并淘汰退出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旅行社与景区、餐饮、酒店、文化、娱乐、交通等其他行业的融合,实现“一条龙”式服务,建立真正的“大旅游业态”。
从开始时只有两三家,发展到后来的数百家、上千家,再到目前的优胜劣汰、资源整合,在常德军看来,旅行社“后整合时代”已经到来,而这个阶段,需要三至五年时间。
导游曾是“民间大使”
从最初的政府性外事接待,到现在的完全市场化。改革开放30年,旅行社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官办到民营的过程。
“山东现有大小旅行社1799家,这还不算那些外地驻山东的办事处,简直就是遍地开花。”山东旅游公司总经理、山东省旅行社协会秘书长常德军告诉记者。另据统计,济南市现有300多家大小旅行社、400多家外地驻济办事处,700多个各类性质的旅游公司,遍布济南市大街小巷。
“当年我们毕业分配的时候,整个山东的旅游公司也就那么几家,省国旅、省中旅全都是官办性质,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政府接待,更准确地说就是接待来访的外国人。”常德军回忆说。1988年他大学毕业进入省旅游局下设的山东旅游公司工作。
1988年的中国旅游业才刚刚起步。那时虽然改革开放已经10年,但真正能有机会走出国门看世界的中国人并不多,反而是大批的外国人从国外拥向中国,但大多是政府性访问,少部分是商务考察。
作为省委宣传部委托山东大学外语系培养的首批专业外宣人才,当常德军和他的几个同学大学毕业被分到省旅游局时,他们的身份相当于今天的导游,但主要工作却是为来访的国际友人担任翻译。
“说实话,我们那会儿的感觉可跟现在的导游完全不一样,要求也严格得多。因为日常接待的基本都是外国人,导游俨然就是民间大使,代表了国家形象,不光得懂外语,还得思想觉悟高、出身好才行,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