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应打造中等收入者群体 扩大保障房比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1日01:5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日电 记者 阮煜琳

  “二00五年以来,一些城市由于连年飞涨而形成的过高房价,适度下降合情合理,但必须采取有效的‘软着陆’措施,特别是通过扩大保障性住房比重形成自然的结构性降价,避免出现过快过猛的降价。”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二00四年以后,中国住房价格出现加快上涨的局面。“到二00八年初,有些城市同地段同档次的房价,竟比二00五年上涨一倍多。房价过快增长对居民住房消费产生直接影响,多数中等和中等偏低收入者连小户型、低价位住房也买不起。”包宗华说。

  同时,房价不断过快上涨形成高额利润,致使各方面资金向房地产业倾斜,使投入住房建设的资金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猛涨。而人们对房价不断上涨的预期,也调动了住房投资的积极性,使住房投资在房地产市场中占有不合理的过大比重。

  包宗华认为,直到二00七年,不少城市特大规模的住宅建设是以大户型为主,且住房投资比重很大。今年开始,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下降的先兆,许多购房者形成对房价继续下降的预期,尤其是住房投资和投机者持币观望,成为引发有些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从住房的长远发展来考虑,应把重点放在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让中等、中等以下收入者买或租得起房,以及低收入者有房可居的体制上”。包宗华说,其中,打造“名副其实”的中等收入者群体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发展,从中国实际出发,打造中等收入者群体的第一步,应是让他们具有买得起房的经济实力。如果中等收入者,在辅以适度的社会保障的情况下都买得起房,住房问题就容易解决好。

  二00六年政府提出中小套型、中低价位住房要占建房总量百分之七十的要求,据测算每年要建设这类住房三百六十万套以上。这位专家建议,由中央和各级政府注入资金建设面向中等、中等偏低和低收入者的保障性住房,并由国务院召集各地商定中央和地方出资的比例。以地方为主,各地可以有所区别。保障性住房仍然坚持政府与居民共同负担的原则。要力争在一两年内达到全国年建设保障性住房二百万套,然后再研究是否继续扩大。同时,要针对中等、中等偏低收入者住房消费能力低的现实,制定让他们买或租得起保障性住房的措施。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决定注入巨资扩大内需,其中保障性住房放在重要地位。包宗华说,抓好这个去“危”出“机”的机会,有利于维持适当的住房建设规模以稳妥地“救市”,有利于发挥住房建设的带动作用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住房制度。(完)

    相关阅读:

    厦门首次向非低收入人群售保障性商品房

    保障房力度左右明年楼市 内忧外患下难以乐观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房价 下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