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众需要阳光财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10:13  新京报

  民众需要阳光财政

  第二,行政改革方面。我们要从全面的,与民争利的政府行政模式中解放出来,要向服务型、阳光型的政府转型。中国社科院有一个报告,说如今我们中国各级政府官员已经取代了私营企业家,成为改革开放获益群体的首位,这会带来很多问题。最近十年来,我们城镇居民加上农村居民的收入,每年递增8%,我们的GDP大概每年递增10%,而政府收入每年递增30%。在整个财富分配中,政府所得远远大于国民所得,政府越做越大,越来越强势,他所驾驭、支配的资源越来越多,这对我们未来经济的发展未必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最近一个沈阳的律师要求沈阳市政府的60个部门公布自己的招待费,沈阳市政府认为这个律师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今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布了,但对某些政府官员而言,提出这个问题是极其敏感的,恐怕结果不会让你乐观。纳税人的钱怎么花为什么就不能公开呢?现实情况跟十七大所要求的阳光政府仍有很大的差距,这方面的改革,我们大有文章可做。继沈阳之后,浙江等也相继要求政府公布财政状况,使我们的财政正向着公共财政方面逐步过渡,怎么收费,怎么花钱,效益怎么回事,要逐步公开,这方面(政府)拒绝(老百姓)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我们要继续打破旧的模式。

  政治体制要进步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也需要思想转变,当前,中国社会官民冲突的最根本原因来自于老百姓对官员腐败的痛恨,"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思潮在中国抬头,是中国改革开始进入一个动荡期的警告,但靠反改革解决中国的问题是没有前途的,只有依靠改革。我们要靠改革,积土成山,把我们国家建设成现代化的民主国家。在这方面,胡福明先生刚才讲得很好,要靠"民主",民主不是谁加给我们的,是老百姓一致的要求。

  (我们看到)这方面已有很多措施,胡总书记在前天说,要把拥护不拥护,赞同不赞同,高兴不高兴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人民希望要扩大选举的范围,人民盼着政治体制进步,人民期待制约大肆掠夺人民财产的行为,人民盼望实现社会和谐。

  我刚才讲了三个方面,从经济的、行政的、政治的方面来突破今天我们在第四次大争论中所面临的很艰巨的课题。总而言之,需要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突破旧的模式。我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嘉宾介绍:马立诚,曾担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凤凰卫视评论员。长期从事中国政治与社会改革研究,撰写多种评论及文化著作,出书14本。1998年和1999年,马立诚与凌志军合作撰写《交锋》、《呼喊》,出版后连续两年成为当年中国最畅销书。《交锋》发行200万本,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马先生在2002年提出“对日关系新思维”,也在亚洲产生了重大影响。1999年9月,马立诚被美国《亚洲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50人之一。 新著《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受到广泛关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马立诚 改革开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