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陕西凤县试行居民民族成分汉改羌引发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15:54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羌族网络红人“天仙妹妹”(blog),也被凤县官方请来同过羌历年。挂红、净手、桑烟、敬酒、谢牛等庄重的羌族过年仪式,首次在凤县大范围举行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安庆 | 陕西凤县报道

  寒冷的12月,一个广为流传的消息,让不少凤县人感到兴奋,“在当地居住三代以上、或能证明自己有羌族基因的凤县汉族居民,可以申请更改民族成分为羌族。”

  谢永福百思不得其解,户口本上明确注明汉族的许多凤县人,怎么就一夜之间,成了羌族的后裔?

  谢永福20多岁来到凤县,在此扎根,一晃40多年过去了。在他的印象里,县城很少看到羌族人的身影,而对于羌族人的历史渊源和生活习俗,他更是知之甚少。

  但从2008年5月起,已经退休的谢永福,有了一份和羌族有关的职业---组织居民跳羌舞,自己偶尔也露两手。每当夜幕降临,凤县县城的广场上,居民们围成一个个圆圈,在充满民族风情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教我们跳舞的老师,是县里专程从四川请来的。”谢有福告诉《望东方周刊》。

  这个仅有80多户羌族家庭、300多羌族人口的小县,在县政府的宣传组织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抢救羌文化,打造羌族故里的工作”。

  恢复羌族身份与变更户籍的工作,也在敏感的空气中悄然试行。消息的官方版本,刊登在当地报纸上,并特别指出:“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在教育、就业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对羌族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民族政策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很多在外务工的凤县人闻讯,纷纷返乡,更多的人开始盘查自己的族谱、亲戚关系,试图找出自己与羌族的血脉牵扯。

  与此同时,另一个消息也开始流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凤县申报羌族自治县做准备。

  人造月亮和星星

  凤县人并不否认,与羌文化靠拢的努力,主要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尽管在2008年之前,在县城很难找到一个地道的羌族人,更没有人懂羌语。

  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源头的凤县,总人口不过12万。

  沿212省道,由宝鸡市区进入凤县境内,临近县城时,会看到公路两旁矗立的几十里“风景长廊”:仿古门楼,琉璃瓦镶嵌,青砖墙头的山脉造型,颇为气派。

  若在夜晚进入县城,跨过嘉陵江大桥,还能看到一座号称186米高的“亚洲第一高”音乐喷泉展现出的流光溢彩。

  透过高高的水柱与几十盏交错的探照灯,能看到远处山上的一轮“明月”与漫山的“星辰”,这是当地耗资60多万元打造的“人工月亮”和2700盏“星星灯”。

  再加上大楼上的霓虹灯,嘉陵江里的人工彩龙,沿岸的各色彩灯,小小的县城,就是一座流光溢彩的不夜城。

  这一切,都源自于2006年当地政府“旅游兴县”的战略:把秦岭当作一个大景区来建设,把县城当作星级宾馆来管理……

  短短两年内,在6.5亿元政府投资的刺激下,“五大生态旅游区”等几十个大型景观项目迅速上马,这个资源型小城的转型初见端倪。

  “长期以来,凤县是养在深闺人不知。”凤县旅游局副局长梁瑞利对《望东方周刊》介绍。这座小城一度以盛产铅锌矿闻名,产业结构单一,矿产业支撑了全县80%的经济份额。

  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尤其是最近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凤县的黄金和铅锌出口受阻,铅锌价格一度暴跌至原来的十分之一,曾经的支柱产业濒于崩塌。

  “求救”羌文化

  凤县人开始选择转型,发展旅游产业。在2007年之前,旅游资源丰富的凤县,连旅游局都没有。

  凤县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非同一般:新成立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亲自挂帅,39个部门为组员,“为打造品牌,做旺人气,坚持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上天天有消息。”

  各大摄影网站上,“凤县风光”题材的图片逐渐热门,当地羌族研究会副会长袁永冰也注意到,近两年,一到夏季旅游高峰期,凤县的大小宾馆800多张床位客满,“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旅游拉动经济的作用,可谓立竿见影。2007年,凤县游客总量达到25万,旅游综合收入达2.25亿,全县财政收入突破了一亿元。

  旅游业的迅速升温,以及随之带来的经济效益,坚定了凤县官方的旅游战略。但隐忧随之而来,凤县旅游业遭遇了发展瓶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凤县开始只重视生态旅游,弱化了文化色彩,这样就桎梏了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梁瑞利说。

  “弘扬羌文化、回归‘羌族故里’”的旅游战略,就在此背景下酝酿出台。

  袁永冰称,在2007年县里的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出,凤县的旅游业要做大,必须是生态游与文化游相结合,应该挖掘一种有别于秦腔和陕北民歌的文化资源。

  袁永冰翻阅了县志,惊喜地发现,凤县历史是羌族聚居地,至今仍残留着喝罐罐茶、吃羊饽饽、唱山歌等羌族习俗。

  他于是将做大羌文化旅游的想法,向县主要领导做了汇报。

    相关报道:

    4000年禹羌文化遭遇地震重创

    地震加剧羌族文化流失 历史传承者释比为此忧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羌文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