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本市场的开放要更多考虑国家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4日16:47  《环球》杂志

  资本市场的开放要更多考虑国家利益

  《环球》: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整个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会不会因为这一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而上升?

  林义相:我觉得说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上升还早着呢。实际上,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大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在国际上,中国在经济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在国际资本市场中,中国的A股市场,影响力还不大,国外的媒体提及股市的时候,不会提及中国的指数。他们会讲到新加坡的指数、印度的指数,但是没有中国大陆的。在中国资本市场,外国资本所占比例很小,所以他们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大感兴趣。

  如果想扩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作用,就要相应地增加开放程度。但在提高开放程度前,必须考虑到这是不是我们国家经济上的需要,对我们是不是好的。这是两个概念,不能仅仅为了人家关注我们就做出一些可能对我们自身产生不良效果的事情来。

  《环球》:在今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林义相:首先,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中,要更多考虑国家战略利益,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考虑。为什么这么说?从这次金融危机来看,全世界的人给美国买了很多单。美国可以通过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把国内危机转嫁出去。我们也要从战略角度来考虑资本市场的开放。

  另一个就是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的问题。在资本市场建立初期的时候,我们考虑这个问题特别多。一方面要引进国际惯例,另一方面要考虑中国国情,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过后的一段时间,基本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往里加东西容易多了,这个问题就提得少了。但现在出现了“食洋不化”的问题,没有经过很多的思考和考虑,一些进来的东西和我们的基本制度是有冲突的,造成了一些大问题。

  因此在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在新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条件之下,我们要重新考虑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怎么结合的问题。现在我想呼吁的就是,不要在出台任何政策的时候,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去照搬国际上的做法,这很荒唐,很过头。搞清楚了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的问题,我们才能继续往前走。

  最后一个问题,不仅仅是资本市场,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到现在,15年前大家思考的都是怎么改革、怎么促进发展,有些人可以冒着自身的风险,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来推进改革,痛苦的是找不到路径。到了今天,有些人考虑的却是改革会不会触动自己原有的利益,自己能不能从改革中得到好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他就要进行阻挠。很多在80年代、90年代初的人,曾经是改革的先锋,是改革的勇士,站在改革的潮头,但现在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开始拖改革的后腿。这些人自己也要反省今天的所作所为,和15年前那些理想和抱负到底一致不一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资本市场 开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