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展中的曲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7日05:29  新京报

  余言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30年来《政府工作报告》的词汇变迁呈现出许多重要的特征,这里仅是其中的3点:

  第一,“改革”有波折。“改革”一词在1978年后的约10年间直线上升,并在80年代中后期达到历史最高峰。中间曾一度衰落,但近年来则有所回升。这一点与同期的7个党代会报告的特征基本一致(参见本文作者发表于《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7日时局版的《中共党代会报告30年的词汇变迁》一文)。

  第二,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一词是7个报告中唯一始终高居前5名的实词,并且在1988年以来的5个报告中稳居第一。紧随“发展”之后的则是“建设”、“经济”和“改革”,除1978年外,这3个词汇均居实词前10名。

  第三,“三农”问题引人瞩目,但报告日益重视的则是“农村”。1978年时,“农业”、“农村”、“农民”累计出现56次,2008年则升至103次。尽管“三农”在1993年曾一度出现较大跌幅,但30年总的趋势是明显上升。然而,“三农”内部却是另有乾坤。“三农”中,“农业”问题30年来总体是波折中略有下降;事实上,“农业”一词1978年出现了32次,而2008年则降至22次。“农民”问题前20年相对平稳,而2003年则迅速升温,但2008年又有所回落。“农村”问题在相对平稳度过20年后,却随即直线升高。

  作为中国中央政府最重要的例行公文,每5年换届时的《政府工作报告》无疑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而对其词汇变迁的考察只能揭示出报告的部分内涵;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上述词汇的“或隐或现”中大致看出中国社会30年来发展的脉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更多关于 词汇 变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