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川,孕育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13:44   南方新闻网

  据北川县计生局不完全统计,全县约有1200个家庭需要再生育,重灾区曲山镇初步估计有800个家庭,其中独生子女家庭占一半。对每一个填写再生育登记表的家庭来说,都像在对未来许下一个希望。对于共有一千多对夫妇建立生育档案的北川县来说,这更像是一座城市的新生所在

  38岁了,北川农妇曾木会希望能怀上一个孩子。

  38岁,这本已是一个已可期冀子女长大成人的岁数。但她开始回味16前的“孕味”——犯懒、思睡、恶油。这些感觉本来像北川县城那些陷入地下的房子,幽闭于记忆的深层。

  站在自家三楼,曾木会不由望向右前方,笑容霎时收敛。那边有北川中学和北川县城。“5·12地震”,她18岁的女儿徐一丹和15岁的儿子徐煜森遇难。按四川人的说法,一子一女,合起来就是一个“好”,现在,“‘好’没有了哦”,曾木会习惯低沉却拖长语气的感叹。

  大地震在带走北川数千孩子生命的同时,将北川几千个家庭的“好”从此夺去。选择再生一个孩子来维系几近一无所有的家,对北川像曾木会、徐昌军这样的一千多对父母们来说,是仅有的一剂抚慰伤痛却世上最苦的药。

  一座城市的新生

  孩子没有了,地震后整整两个月,曾木会“像蚀了魂一样”,整天呆在家里,记不得吃饭,也没人提醒她做饭。一个月,两口子没吃完3斤米。“一无所有啊。”丈夫徐昌军说。和数千个痛失子女的家庭一样,孩子就是他们曾经和未来的一切。

  以前徐昌军出门打工,挣的钱给孩子交学费,曾木会在家照看孩子,种菜、卖菜的钱做生活费。比起成家头几年,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最多再过4年,女儿嫁人了,儿子也成人了,这个家的“好”字就写成了。18年的心血和所花的钱便绘就为一幅美满图景。然而,愿望像两个孩子的尸骨,“没等到”。

  6月,北川县计生局对计划生育家庭摸底调查,根据各级对灾区的政策,工作由计划生育转为说服失子家庭再生育。

  曾木会哪听得进去。她甚至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就心里发恨,包括自家亲戚的:“我的死了,他们的为啥不死哦?”随时都会有东西让她联想到自己的一对儿女。厨房里的泡菜坛子在地震中没倒,她会感慨他们怎么还没有泡菜坛子“命硬”;女儿的两个朋友早早退学,如今已做了妈妈。她又会后悔自己让女儿读书。她感慨五一时卖掉了家里惟一的两头猪,得了3000块,本来准备给女儿置点衣服。结果新衣服还没买,女儿就走了。

  前段时间,亲戚家的狗下了小崽儿,送了一只过来。她给它取名花花,开始有了一些热情,每天像照顾奶娃娃一样,把婴儿奶粉调好了,一小口、一小口地喂养。随后,又养了一只小猫。家里终于有了点生气。

  然而,什么都不能代替孩子。

  在家里,曾木会和丈夫徐昌军越来越无话可说,不说话的时候,两个人相对枯坐,相互心中的伤痛似乎把空气都渐渐凝固;说话的时候,两三句就吵起来。“没有小孩,两个人的联系就断了”,曾木会跟朋友黄芙美感叹,黄15岁的儿子也在地震中遇难。

  地震后5个月,曾木会到镇里填了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技术服务登记表。北川县计生局对所有有再生育意愿的失子家庭都会建立一个生育档案。对每一个填表的家庭来说,都像在对未来许下一个希望。对于共有一千多对夫妇建立生育档案的北川县来说,这更像是一座城市的新生所在。

  要一个孩子,就像另一场磨难

  “养儿防老”,是曾木会和徐昌军这样的农村夫妇再生个孩子的另一层原因。他们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养儿育女就是为自己做养老储蓄。“(钱)绝不动。”曾木会说。她指的是用孩子的命换来的7万多抚恤款。那笔钱代表着永远无法忘却的苦难,她甚至不想将之作为腹中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

  现在每个失子家庭按遇难孩子人数前六个月发300块困难补助,以后还有没有,他们不知道。

  亲戚们在曾木会看来也是靠不住的。地震发生时,徐昌军在北京某建筑工地砌瓷砖。北川中学和在县城那边的分校,曾木会一个人跑不过来,而亲戚们都忙着各自避难。当她了解分校的三楼以下都沉陷入地,知道儿子生还无望,便只往女儿这边跑。在5月15日徐昌军回来之前,没有一个亲戚过来“抱抱、搂搂”她。

  同村的朱华秀、魏席军夫妇的情形稍有不同。16岁的儿子魏宇遇难后,至亲都非常关心他们。鉴于朱华秀已经42岁,魏席军44岁,朱华秀的妹妹们劝他们不要再生,强调一家人肯定不会撇下他们不管,侄儿侄女们也同样表示。“不现实。等到60岁爬不动时,病了,或者有事,喊一声,自己的孩子才可能马上应。”魏席军说。

  三个月前,朱华秀取出放了14年的宫内节育环,吃药调理身体。虽然住板房,他们不考虑物质条件的艰苦,一心只想生个孩子。实在不行,他们就打算收养一个。

  曲山镇楼房坪一组村民朱华菊现在则只想收养一个女孩。

  39岁的她失去了分别为19岁和16岁的女儿王小燕、朱清林。她6月就取环,但老怀不上,丈夫王青贤也没了再生的信心,一个多月前返回山西挖煤。在一起时,两人“心情不好”,吵架是经常的事情。

  对更多的高龄夫妇们来说,再生个孩子就像是另一场磨难。擂鼓镇的一对夫妇,丈夫46岁,20年前结扎了输精管,妻子的腰椎间盘突出。北川县计生局干部王卫莉承认,就算成功怀孕,孕妇的风险也很大。而这样的例子,在北川并不罕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