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爱,沉重如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13:44   南方新闻网

  只要健康

  “丑和漂亮都无所谓,只要健康。”曾木会说。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她只希望未来的孩子健康,自己能顺顺利利地看到他长大。

  她知道自己算是高龄孕妇,有一定的生育风险。当她从北川县电视台看到孕妇可领取叶酸,次日马上去领了一盒,共6瓶。叶酸用于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畸形,她过去只知道补食物营养。

  在北川有再生育意愿的家庭中,35岁以上的占多数。“35岁以下的,不会太着急,有一两年时间来考虑。”计生局干部王卫莉说。而35岁以上的,便算是生育高危人群。

  王卫莉也认为健康最为紧要。36岁的她目前的日常工作是为失子家庭搞再生育服务,自己却身在服务对象之列,10岁的女儿在北川小学遇难。她已有两个月身孕,但每天要用电脑统计各种资料,想穿一件防辐射的孕妇服,还没空去绵阳买。

  同样是出于对孩子健康问题的考虑,朱红英却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她17岁的独生子邓超在北川中学遇难。40岁的她开始有点想再生育。休息了几个月后,又放弃了,在永兴镇的板房区内开了间理发店,重续20年的手艺。她怕由于自己长期接触化学药品影响孩子的健康。

  朱红英的丈夫已经50岁了,一直不想再生。“怕孩子到10岁成了孤儿。另外,孩子到了十五六岁最难管,那时候我们根本没有精力。”朱红英说。

  没有孩子,朱红英的丈夫觉得挣钱没有意思。他以前专管带儿子,空时到朱红英的店帮忙。现在人坐在店里,“眼睛都不晓得望到哪里”,客人来了,根本不招呼。朱红英跟他吵,也没用。之后,他根本不愿呆在店里,干脆跑出去耍。现在,通常情况下,丈夫是在打牌还是聊天,朱红英也不知道。

  爱,沉重如斯

  “地震撕毁了我所有的梦想。从前对未来还有梦想,现在是惆怅的担忧。”北川中学老师刘毓敏(化名)说。他的孩子也遇难了。

  他认为北川中学失子老师们“精神上的缺失、心理上的煎熬,没人能理解,至少目前没人能理解”。

  当记者试图以自己也有孩子来进行理解沟通时,他激愤地冲口而出:“我最恨人家说有孩子。”

  北川中学失子家庭承受的煎熬比曾木会们更甚。他们不得不每天面对与他们孩子年龄相若的学生,其中的一些还是他们孩子的朋友。而且,还要倾尽心力,让学生们能够成材。每天,从早上7:00到晚上11:00。

  不过有做不完的事,这让刘毓敏主任感觉更好一点。他不愿一个人有空想自己的事。从1500元的月薪中,他挤出了两百多,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房,“希望通过租房找到家庭的感觉”。这样,每个周末,可以在这套绵阳市城乡接合部的出租房里,与在北川擂鼓镇医院上班的妻子小聚。

  仅在北川中学,就有8个失子家庭登记再生育。

  而教务主任宋波是一个“另类”。宋波的妻子和孩子皆遇难了,两百多平方米付完全款、“装修漂亮”的房子也没了。生活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刚大学毕业的时候。

  “生个孩子,生活马上掉到穷困线以下。孩子就是寄生在你身上的吸血鬼,吃、穿、用,特别是读书。”他有些故意狠狠地评价,尽管他明显至今没能从失去孩子的痛苦中走出。

  地震后,四十多岁的他对人生“看穿而未看透”。他还是期望能重组家庭,但“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据北川县计生局不完全统计,全县约有1200个家庭需要再生育,重灾区曲山镇初步估计有800个家庭,其中独生子女家庭占一半。

  生一个孩子,将成为这上千个家庭得以继续维持的关键所在。

  农历十一月二十,曾木会从医院拿到检查报告,她怀孕2个月了。

  “按政策我们算生第一胎。”曾木会捧着自己的“生育服务证”,绿皮,编号为2009036,就像捧着这个家未来的希望。

  她的丈夫徐昌军像大多数经历了灾难苦痛之后的人那样平静,“这个家终于要添一口人了。”他说。(南方周末记者 苏岭 发自北川 来源:南方周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