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至2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5日09:23  新京报

  扩招烦恼

  北京六成高校缺师资

  在更多的学生高兴地走进大学校园的同时,招生扩大后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以北大为例,从1998年到2002年,每年普通本科扩招几十人到200 人不等。

  但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使得在1999年时北大有部分学生无法住在校内,而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

  同时,北大的教师安排也明显吃紧,教学楼无法在短时间内建成的情况下,北大把原来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时段排课的做法改为全天排课,中午不休息。

  时任校长的许智宏2002年对媒体诉苦说,由于受北大的师资条件和校园面积的限制,北大的硬件设施和资源状况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北大不可能进一步大规模扩招。

  当年北大就宣布,2003年北大将保持或低于2002年的招生规模,不打算再扩招了。时任清华大学招办主任的吴振一也透露,几乎同时,清华也对外宣布,来年不扩招。

  在大规模扩招三年之后的2002年,社会对高校扩招的质疑声掀起了一个高潮。

  当年北京市教委对50所北京高校的调查显示,65% 的学校因为师资原因没有继续扩招的能力,62.5% 的高校基础教师短缺,31.2% 的高校专业课教师短缺;86%的高校面临着硬件不足和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

  以宿舍为例,200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是8 人一间,硕士生5 人一间,博士生3 人一间,是该校学生住宿最拥挤的时期。

  中山大学也将原来本科生宿舍由每间8 人改为每间10人。

  时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的钟秉林总结说,当时高教领域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学条件不足:师资短缺和教学仪器设备不足。

  高校也通过各种方式来努力化解这种压力。为了解决硬件压力,高校基建热在扩招热之后又成为一大热点,许多高校购地扩建,加大硬件建设,导致了巨额债务。2007年9 月,教育部部长周济透露,全国高校债务也已经达到2000多亿元。

  另外,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难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副所长张车伟说,考虑到国家、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的巨大投入,大学生无法就业确确实实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扩招成效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至23%

  尽管对于扩招的利弊之争未曾停息,但无可否认的是,高校的扩招拓宽了高考独木桥的“桥”,增加了年轻人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由扩招前中国18-22 岁适龄青年比例的4%,提高到目前的23%.这被视为中国人力资源得以提升的重要成绩,也是教育主管行政部门为扩招辩护的重要理由。

  当年递交扩招建议书的汤敏,也依然坚信,扩招的方向“是正确的”。

  “简单地把什么问题都归结为扩招惹的祸是不对的。”汤敏说,大学生就业难不仅仅是高校学生增多的原因,而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周期有直接关联,也与高等教育改革滞后和学生就业观念有关。他说,中国的大学生增多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已经过剩,扩招不会增加更多的劳动人口,“倒是会增加更多的有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但汤敏承认,在高校扩招决策出来后,至少在四个方面没有很好的配套措施或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首要的就是扩招速度,“我建议三年扩一倍,结果是6年扩了超过5 倍”。这大大超过了他的想象。

  汤敏还认为,在扩招的同时,高校自身的改革没有跟上,尤其是课程改革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跟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导致了大学生的结构性过剩。

  扩招反思

  今后几年速度趋缓

  伴随着扩招中出现的问题与成效,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地反思与改变。

  2006年,关于扩招的国家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那年5 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会议还强调,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有必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

  7 年之后,有关扩招的政策又一次转变!

  2007年7 月,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仍将扩招,不过幅度将“大大放缓”。2008年初,教育部宣布,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2008年的招生计划为599 万,比2007年增长5%,这是1997年以来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扩招幅度最小的一年。

  去年10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宣布,今后几年将放缓高校的扩招速度,预计2009年,扩招幅度将不超过4%,2010年则不超过3%. “稳定招生规模”的信号,已明显放出。

  □本报记者郭少峰综合报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