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高管天价高薪现象已引起监管机构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6日09:12  南都周刊
国内高管天价高薪现象已引起监管机构关注
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法兰克·纽曼 摄影 | xiaochunhu

  国外公司纷纷勒紧裤腰带过冬,国内一些央企高管即使降薪拿到的钱也还是“太高”。国内高管天价高薪现象不再局限在社会舆论争议的范畴,已经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

  南都周刊编辑:罗灿 特约记者 | 华强

  公司业绩不佳,勒紧裤腰带过冬,而年终奖的最大头——公司高管是否“少拿点儿”?在这方面,国外高管们已经做出了表率:被认为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受创最小的高盛,其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及其他六位高管今年将没有年终奖;美国国际集团(AIG)CEO爱德华·利迪2008年和2009年的年薪也只有1美元。薪酬咨询公司Johnson Associates预计,2008年华尔街高管的年终奖平均将下降70%。

  前几年,在薪酬待遇上纷纷向国外“看齐”的国内高管,能否在这个冬天再次“与国际看齐”,也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

  股民“割肉”,高管不“薪动”

  “擒贼先擒王”。对于A股众多上市公司中,金融机构的高管薪酬无疑是最为丰厚的一批,也成为外界降薪呼声最高的群体。

  记者查阅招商银行、深发展、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公布的2007年报,披露的高管们的薪酬都很惊人。其中,深发展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法兰克·纽曼,税前年收入高达2285万元,占了深发展当年度在公司领取报酬的14位高管薪酬支出的近49%,纽曼也成为国内银行身价最高的行长。由于2007年业绩快速提升,盈利大幅增加,各家金融机构高管的收入普遍水涨船高。2006年国内上市银行的高管中,年薪在300万元以上的仅有3人,而2007年这一数字超过了10人。

  而最令人咋舌的,是平安集团高管薪酬的“大跃进”,包括董事长马明哲在内约40位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均大幅上涨,有3人税前薪酬超过4000万元。其中董事长兼CEO马明哲税前报酬4616.1万元,另有2000万元奖金直接捐赠给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累计6616.1万元。根据计算,马明哲2007年收入折合每天薪酬为18.12万元。而另一位备受关注的人物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薪酬也是诸多银行高管中最为神秘的。记者查阅2007年报,发现马蔚华年薪并未在年报中详细公布,而据估计介于500万-1000万元。

  经历不平坦的2008年后,招商银行、平安集团并没有传出高管降薪的风声。记者就此分别联系两家公司,均未得到答案。

  平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品牌宣传部总经理盛瑞生表示,这属于敏感的财务信息,只会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并请记者关注2009年4月左右发布的公司2008年报。招商银行的相关人士也表示,“马行长的薪酬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不便表态。

  尽管今年平安对外投资出现重大缩水,股价也一落千丈,但记者向平安集团内部人士了解到,今年员工的收入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平安保险一位客户经理透露,他们的日常收入为创收提成的25%,而年终奖则另计,金额为提成10%的比例计算。尽管年终奖并不好拿,毕竟还有各项考核指标的束缚(如果有一项没有达标都将被否决),但对于多数员工,与往年相比今年不会有太大的起伏。

  但对于老板马明哲的收入,即使是平安内部人士也表示“根本不可能知道”。根据计算,马明哲“每天薪酬”甚至高于集团普通员工一年的总收入。有平安内部人士对此也颇有微词。一位经理对记者称,公司员工也是通过媒体才知道马明哲的收入,这也成为不少同事的谈资。

  同样的争议出现在招行,但也有员工为马蔚华“辩护”称,与欧美金融巨头的悲惨遭遇相比,招行受到的损失和冲击非常小。另一方面,招行的表现在国内众多银行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如逆市进入华尔街,开办了纽约分行。包括马蔚华在内的高管有着相当大的贡献,理应享受付出所得。

  其实,自从天价年薪事件曝光后,国内高管们的高薪始终处在争议的中心。早在2008年3月的股东大会上,就有股东当面“发难”称,平安1500亿元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引发当时A股加速跳水,自己那段时间损失了几年的收入,却还不抵马明哲一天的薪水。

  对于天价薪酬引发的轩然大波,马明哲曾在2007年年中进行过一次回应。马明哲认为,“作为职业经理人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董事会根据我的表现给我薪酬。我不是完全为了收入从事这份工作,20年来我把平安带入500强,是我最大的荣耀。”他的贡献和表现对得起这份薪酬。不过,这一表态并未平息舆论。

  高管降薪大势所趋,但是被动地降

  2006年马明哲税后收入为1027.8万元,2007年税前收入为6616.1万元,两者巨大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期权激励。目前,平安高层的年薪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与业绩表现挂钩的年度绩效奖金以及期权激励。

  根据平安方面的资料,2004年6月中国平安在香港上市时,就建立了与H股股价挂钩的虚拟期权长期奖励计划制度,对绩效优秀的高级管理人员及若干主要员工实施长期奖励计划。2007年6月,首批计划到期拉动了平安高层薪酬数目猛涨。而这部分收入,也将是变数最大的一部分,对平安高管收入产生较大影响。

  作为与国际“接轨”的一部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近年来被引入,而2008年也将首次出现多家公司同时到期的情景。但目前股权激励计划却遭到冷遇,2008年10月30日,宝钢股份、中集集团、中工国际以及大连国际4家上市公司宣布,中止公司高管的激励计划,而资本市场的变化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相比自降薪酬,股权激励计划的中止对上市公司高管的收入带来更大的冲击。

  “目前整个金融行业都不景气,而银行高管的绩效奖金与业绩挂钩,因此2008年的年薪应该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国海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员冯伟说,尽管国内的银行净利润不可能出现负数,但利润空间肯定已大大压缩。在这种局面下,高管薪酬想要继续维持高水平,已经是“不可能的”。

  冯伟认为,对于银行内部而言,在账面工资方面可能不会有较大的下滑,但会在成本费用等方面有所控制,尤其是对于一些大银行,工资不会降,但薪酬方面更大的一块——奖金水平将会有所浮动。据她了解,工行内部已经传出有可能降薪的传闻,主要就是在福利待遇方面有所调整。

  而对于马明哲、马蔚华的具体年薪将出现的变化,冯伟表示“不好说”。这不仅仅是因为话题的敏感,而且金融类经营企业不同于生产制造,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及产品进行估判,所受的变数较大。但她认为,目前的金融形势客观上会使银行高管的年薪相应降低,而且多数银行已经是上市公司,如果高管的年薪过高,董事会、监事会层面也肯定通不过。

  与金融业的年终奖相比,地产业的高管们逊色许多,但去年还是有不少地产大佬的年终收入急速飙升。其中,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地产业收入排行中位居首位,全年总薪酬总额为691万元,比前一年增加269万元,万科总裁郁亮、执行副总裁徐洪舸的年薪分别为596万元和417万元,为地产业第二和第三高薪获得者。

  不过,同样的在地产公司中,目前尚没有传出高管降薪的消息。记者联系深圳多家大型房地产公司,各公司均不予置评。不过,一家公司高层人员表示,2007年地产公司高管收入飙升,是因为当年房价的狂飙,大幅拉升了地产高管的年薪。2008年地产行业经历“寒冬”,即使自己没有主动降薪,2008年高管们的收入水平也将会有一个明显的跳水。

  向国外高管学习,我们降得不够

  虽然在盛产富翁高管的金融、地产业还少闻高管降薪声,但国内其他企业高管“自降身价”的案例已经浮现。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蒙牛集团高层透露,集团董事长牛根生为表示对三聚氰胺事件负最大责任,从2008年10月份开始,主动减薪50%,而其余高管们的工资也相应减少了30%-35%。

  随后,亿阳信通于2008年11月24日发布公告称,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公司董事会决定实施增收节支系列措施,对公司内部董事薪酬进行相应调整。包括董事长、总裁、董事会秘书等在内的7位高管月薪统一下调20%,总裁助理月薪下调10%。同时,公司监事会主席张小红也主动提出降薪20%,以支持公司董事会的增收节支措施。这也是首家用公告的形式宣布高管降薪的国内上市公司。

  尽管牛根生们的举动无疑是最受人关注和最能引发话题的,但他们并非是2008年国内企业高管自降薪酬的首倡者。

  事实上,最早在2008年6月,部分国企高管降薪的消息便出现在媒体上。当时消息称,国电集团一位负责人证实,由于电厂经营亏损,国电集团从集团到分公司一线员工下调薪水幅度略低于30%,其中领导的降薪幅度,尤其是亏损火电厂领导的降薪幅度要高于普通一线员工。

  航空业也是另一个引领降薪风潮的行业。记者日前致电南航董秘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说,早在2008年7月份开始,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已经每月减薪10%,以此将危机意识传达到各基层管理人员。而民营航空公司春秋航空的董事长王正华此前也公开宣布,春秋航空今年保本不易,明年上半年还将迎来最困难时期,为此全体高管已经集体降薪三分之一。

  国企、上市公司等高管降薪似已渐成“燎原”之势。而此次“巨无霸”行业的纷纷降薪,体现的是行业发展的艰巨,航空业、钢铁业均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冬”。

   为实施挽救,国家注入巨资进行补贴。2008年12月10日,南航、东航均发布公告,各获得国家30亿元注资。业内分析,对国航等其它航空公司的注资也将随后展开。电力行业也被预测将成为下一批获得注资的央企。

  相比国外高管,央企高管层即使自降薪酬仍然备受质疑。银河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对记者说,为了得到政府救助,美国三大汽车高管自愿领1元年薪,而在经济不景气、亏损甚至面临破产危险的央企,高管即使降薪拿到的钱也还是“太高”。能够说明问题的一点是,今年第三季度由于经济不振、上座率低等使一些大型航空公司陷入亏损,而民营的春秋航空却实现盈利200多万,证明企业管理到位同样可以安然“过冬”。

  目前,国内高管们天价高薪现象不仅仅局限在社会舆论争议的范畴,已经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

  2008年12月,保监会率先发出“限薪令”,通知要求严禁国有保险公司向高管发放过高薪酬,并要求中资股份制保险公司也要加强薪酬管理。令人关注的是,保监会还在通知中叫停了国有保险公司的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保监会要求,高管薪酬标准应与国情和保险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相符合。这也为保险企业离谱的高管薪酬敲响了警钟。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高管 薪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