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日志中国:如饥似渴读三毛 小资初长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6日10:00  新京报
新京报日志中国:如饥似渴读三毛小资初长成
去世三个月前的三毛,流连在成都的茶馆。肖全摄

新京报日志中国:如饥似渴读三毛小资初长成
  1989年4月22日,台湾女作家三毛,在祖父坟碑前。她回到故乡浙江省定海县小沙乡,祭祖、拜亲访友,是她此行的一大心愿。新华社资料图片

  1991年1月,台湾作家三毛,在当地一家医院的浴室自缢而逝。

  “走遍万水千山”的三毛,虽最终未能走出纷扰的世相人情,但却走进了大陆无数读者的记忆皮层。

  《橄榄树》先声夺人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三毛的文学作品,尚未在大陆出版之前,由她作词的《橄榄树》早已通过电波,传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陆街头。

  三毛游历过59个国家和地区,《橄榄树》其实描写的就是流浪者的心情。

  三毛曾回忆说,“我的朋友李泰祥先生要我写一些歌词,他催着我写,我一个晚上写了九首,其中一首就是《橄榄树》。”

  三毛写成《橄榄树》,被五百块钱买断。后来,《橄榄树》被电影《欢颜》选作插曲,在酒吧里打工时,影片女主人公齐盈唱出这首歌。影片在大陆公演后,《橄榄树》备受大陆听众喜爱。

  1986年,正当在大陆开始兴起“三毛热”时,内地歌手、三毛的书迷腾格尔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三毛来了》,获得了成功。台湾著名音乐家罗大佑,曾经为由三毛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谱写主题歌,经陈淑桦演唱而风靡。

  三毛死后,罗大佑挥泪谱写了《追梦人》献给三毛,复出之后的凤飞飞唱起这首歌,她再度被人们记起。

  毋庸置疑,三毛作品在大陆出版之前,《橄榄树》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

  二十余年畅销不衰

  由于两岸信息传播不畅,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三毛的图书作品才在大陆出版。

  在三毛作品以图书的形式出版之前,一些杂志首先刊载了三毛的文章。1983年,《文苑》杂志刊登了三毛的《西风不识相》。后来,《青年一代》、《读者文摘》、《人生之旅》、《心理人生》、《人生之友》等刊物,多次刊登三毛的作品。很快,三毛作品,引起了大陆读者的关注。

  当时,踏出国门的读者非常有限。而三毛的出现,让大陆读者耳目一新。

  19岁只身闯荡欧美,追求爱情,与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数年,足迹遍及59个国家,三毛以一种流浪者形象和波希米亚色彩,对读者构成一种难以言述的吸引力。而她笔下的异域风情,又为相对闭塞的大陆读者,提供了关于异域风情的想像。

  1984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陆续推出三毛著作,包括《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送你一匹马》、《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

  由于版权意识薄弱,也无法规可依,当时大陆几乎所有出版社都出过三毛的作品。这股出版热潮,推动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三毛热”。

  上世纪90年代,哈尔滨出版社获得三毛作品出版权后,曾在多家报纸上发表版权声明。但直到现在,各大书店里仍可以看到不同出版社各种版本的三毛作品集。

  2007年5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一套五种三毛集,至今销量已超过10万套。

  每个班都有“三毛女孩”

  自1984年起,三毛作品在大陆出版后,很快风行,不同年龄段读者反响强烈。

  《读者文摘》编辑刘英坤,上大学时读了三毛作品。

  “那个时候,大学女生宿舍每个人一个蚊帐,一个屋子六个女生不去上课,每个人都是一包瓜子,一本三毛。宿舍里特别静,只听见嗑瓜子的声音,读得特别投入。”刘英坤说,同学间传看三毛后,大家都特别想行走,不满足固有的生活,想要出格些。

  在刘英坤的印象中,每个班里,也都会有几个女生被称为“三毛女孩”,大家都渴望像三毛一样流浪,经历一场像三毛一样的爱情。那时人们思想很自由,而且想到什么就去做。

  刘英坤的一个朋友,现在几乎成了三毛的翻版。20年间,她边行走边写作,去过很多地方,对一个地方感兴趣就可能在那儿住两年。

  三毛黑白照片中“长头发、中间一条缝,黑眼线,松垮的毛衣”的形象,深深地定格在脑海中,“我们认为,那就是女性美的标准,当时还有一些人模仿她的打扮。”

  多人读过三毛留长发

  北京弘文馆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总编杨文轩记得,大学读三毛时,感觉可望而不可即。对他来说,三毛笔下的事物就像金庸小说一样,时间和空间一样遥远,但它们可以满足那时年轻人内心的空虚和迷茫。

  “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可娱乐的东西,阅读成了我们主要的娱乐方式。男生基本读金庸,女生读三毛。

  但在我印象中,有很多男生也喜欢三毛。“杨文轩记得,当时有些女生披着长发,穿着宽松,”很有个性“。

  这位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出版人,把这些归结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的“波希米亚情结”———想放纵自己的流浪意识,把个性的东西给释放出来。

  正是因为早年的阅读印象,促使后来成为出版策划人的杨文轩,策划出版了《三毛作品全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三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