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宣姐养猪看得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16:02   央视《致富经》

  宣姐养猪看得准(2009.1.9)

  2008年11月20日,湖南省浏阳市高坪镇的养猪户刘信义家的小猪才断奶,他就迫不及待地张罗着要把剩下的母猪都卖掉。

  刘信义:“卖了6头了。”

  记者:“已经卖了6头了?”

  刘信义:“对。”

  记者:“多少钱卖的?”

  刘信义:“1400、1500元钱。”

  记者:“这个价格怎么样?”

  养殖户:“这个价钱很低呀。”

  一千四五百元一头的母猪,相比正常时期,价格便宜了近千元。其实刘信义也很舍不得,可从今年10 月开始,生猪价格一路下跌,由每斤最初的9.6元钱,直逼浏阳当地的成本价5块8,而饲料价格却波动很小。每天光20头母猪就要吃掉160钱,这让刘信义有点支撑不住,只好忍痛卖猪。

  刘信义:“现在像这个饲料价钱下不去,就没办法养了,反正是亏本嘛,那利润不大,本钱大。”

  刘信义现在卖猪倒是刚好保本,可这却急坏了离他家不远的一个人。这天一大早,她就赶来刘信义的猪场,希望能够阻止卖母猪。

  宣橘仁:“这就是一个周期性的,过两年就会好,把这个母猪杀掉太可惜了。”

  刘信义家的这些母猪才两年多一点,正是产仔的最佳时期,现在处理掉很可惜,而且等价高后再养新的,又得花上两年时间培育。

  宣橘仁:“一头新母猪要两年,到卖商品猪,到时候看到别人赚钱 ,你们又没赚钱。”

  她叫宣橘仁,是高坪镇有名的养猪大户,这里几乎所有养猪的都是她的农户。刘信义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在农户中很有影响力。宣橘仁看着自己几年来好不容易扩大的规模,随着生猪价格下跌,每天都有农户不想养,这让她很着急。

  宣橘仁:“你看看他这个空栏有好几个空栏,他真得不想养了,他们都跟着不养了,就也有点恼火的。”

  眼下,说服刘信义,对于稳定其他农户至关重要。在宣橘仁看来,自繁自养的猪,成本本就低一些。当生猪低价时,只要挺住规模,等来年价格上涨,就能全部赚回来。这也是她从7年前负债100多万元,摇身一变,规模达到了年出栏7万头猪,产值过亿元的所在。那么这次,她又有什么办法挺过去呢?

  7年前,高坪镇有一家供销社集资办的猪场,宣橘仁在那里做财务。2000年时,猪场效益很差,负债百万,不得不拍卖。可当时低迷的猪价,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也就在这时,宣橘仁跟家人说了个大胆的想法。

  丈夫:“在猪场,她做账她知道,还是有钱赚,挺过去了,把债还了,猪场就可以是自己的了。”

  宣橘仁:“这就是当年我买下的猪场”

  记者:“你当时花了多少钱?”

  宣橘仁:“我没花钱,就是把那个账记在我头上了”

  记者:“当时欠了多少账?”

  宣橘仁:“当时是198万”

  2001年扛起这个担子后,宣橘仁才意识到比想象中沉多了,不仅每天几千头猪吃饲料要钱,还有应接不暇的百万债务,快出栏的猪该销往哪里?这一切都要自己打理,让她有些喘不过气来。

  宣橘仁:“自己就是坚定的,我肯定要搞下去,因为我这个东西,我认准了这个事我就是有点倔强。”

  半路出家的她起早贪黑,一边学习养猪知识,一边忙着打销路。为了掌握更多生猪经营的信息,她常常去请教附近镇里的其他养猪大户。周到的为人处事,很快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

  宣橘仁:“因为我是一个女同志,考虑的东西可能比别人细一点。我们这个行内的人生日,有什么大小喜事我们都过来一起聚一聚。”

  记者:“你记得很清楚?”

  宣橘仁:“那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人,大的比我老的也是宣姐,比我小的也是宣姐。”

  就这样,认识的朋友广起来了。而朋友中,要数隔壁镇一个叫张强的人,最令她佩服。

  这个人,有着丰富的养猪经验,当时的规模就达到了两万头,更重要的是,一次闲聊中,她发现张强的猪卖价还比她高。

  张强:“她就问起我们的价,我说是,当时好像3元多一点吗,那价格也不算很高,但是我们的价格也比她的要高5分到1毛。”

  按一头猪少赚30元,自己的5000头,一年就比别人少赚十多万。和张强他们一对比,宣橘仁意识到,自己规模小,门路少。要想赶紧还清债务,还得像他们一样做大。规模扩大,风险也大,可自己现在弱不禁风。如果能联合大家成立养猪协会一起干,风险来临时,抵御的力量就强很多。

  张强:“她当时说,就是说把大家都统一起来吧,就是信息,主要是能够起到一个信息交流,而且引种的话也可以,我们这个协会的名义去引种的话,价格上有一定优势,我们这几方面分析,还是有道理。”

  这个想法,很快跟大家一拍即合。2003年初,宣橘仁正式加入了以张强为会长的浏阳市养猪协会。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宣橘仁的猪场很快走上了正轨。2003年6月,宣橘仁不仅自己的规模扩大到1万头,还发展起了农户。

  养殖户1:“买那个母猪的时候,她说卖给别人是要多一点钱,卖给我们便宜点。”

  记者:“便宜多少?”

  养殖户1:“那便宜几百块钱了一头。”

  养殖户2:“她带头我们跟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