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镇上的农民工兄弟,返乡的路走得顺不顺?过完年再来上海,工作会不会好找些?”尽管在参加政协会议,来自普陀区长征镇总工会的杨宝琴委员却不时心系镇上的外来务工人员。
和杨宝琴一样,“两会”会场里,许多代表委员也都关心着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委员们动情地谈到,外来务工人员也是受经济危机影响的群体之一。“不能在需要外来务工人员的时候就留他们,甚至开专车专列接送他们;碰到危机的时候,就甩手不管。危机中,更要让他们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温暖。”
保就业,不能只保本地人
【场外声音】这几天,24岁的河南小伙刘志斌面临两难:到上海打工5年,连续3个春节没能回乡过年,老母亲可安好,亲朋好友都怎么样,今年真想回去看一看;可他所在的企业现在不景气,有裁员的可能性,“只怕回老家过完年,再到上海,岗位就飞走了。”
【代表委员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本市登记在册、满16周岁的外来务工人员已超过600万,他们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事建筑、机械、冶金及服装纺织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受经济危机影响,一些企业订单减少、效益下滑,不可避免地出现停产、员工分流等现象。丁金宏委员表示,企业千万不能一不景气,就先裁外来务工人员。对此,劳动监察等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维护劳务市场的规范和公平。“保就业,不能简单理解为保本地人就业。”
“企业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应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则应出台政策,鼓励、扶持企业。”陈柳宏委员谈到,对在危机中能主动吸纳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务型企业,或在危机中能保持原有用工规模的企业,政府能否给予一定补贴或允许缓交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保险费。
许多代表委员提到,当前,已有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提前返乡,春节后将迎来新一轮返城务工高峰。庄子群委员建议,政府在就业低潮时期,可以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参加职业培训,这样既能提高劳动者技能,也能暂时缓解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