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杨汛)在昨天召开的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代表市政府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进一步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会后,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今年,通过总额为25亿元的三项财政投资,预计将起到撬动近300亿元的社会资金。
其中,8亿元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引导20亿元社会投资,影响和带动中小企业投资近百亿元;7亿元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资金,预计带动100多亿元社会资金;10亿元搭建农业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预计将吸引94亿元社会投资。
财政带动作用杠杆率超十倍
“如果让财政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是要财政本身有所投入,更要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向,为社会投资起到引导和带动作用。”市财政局副局长徐熙介绍说,“2009年,财政将设立各种经济支持专项基金,强化放大效应,避免财政‘单打独斗’的局面。”
投融资无门的中小企业将在今年得到转机。2008年以来,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在全国中小企业领域率先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的便是在于解决中小企业创业期的融资难问题。据介绍,引导基金并不直接投向中小企业,而是以参股方式与社会创投机构共同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由此扶持创业期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徐熙表示,引导基金政府总计投资8亿元,预计可引导社会投资20亿元,形成投资规模30亿元,影响和带动中小企业投资近百亿元。
除了创投基金之外,“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资金”这一全新项目也于去年12月首次现身,成为中小企业的又一个“靠山”。“财政注入资本金7亿元,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依靠这一平台,预计能够给企业融资带来的放大效应在15倍左右。”徐熙表示,这意味着7亿元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资金”将撬动100多亿元的社会资金。
另外,本市的农业融资同样受益匪浅。据徐熙介绍,2008年我市注入资本金10亿元,支持组建北京市农业投资公司,搭建农业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最终为我市引入社会资金94亿元。这样计算,25亿元的财政投资,最终吸引近300亿元社会资金流入,杠杆率超过十倍,形成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月份前出台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办法
212亿元市级财政下放到区县,去年年底本市调整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今年起正式开始实行。徐熙透露,今年一些民生项目将“连事带钱”一并划转给区县,改变了此前多头分配资金、责任分散的问题。而在此前,政府在安排一些项目支出时,是按照市、区县事权与财权的划分,由市、区县财政各出一部分钱进行安排。
“对百姓来说,有望享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对政府而言,责任将更清晰,谁出钱谁负责。”徐熙表示,实施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后,将有约212亿元的财力下放区县,将提升区县统筹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能力。据介绍,此次调整还将把增收空间大、区县征管效率高的城市维护建设税、远郊区县水资源费以及农村电费附加收入,由共享收入调整为区县固定收入,用于公共设施维护建设。
对于这部分资金如何监督,徐熙表示,今年三月份之前,市财政将会同区县政府联合制定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办法,制定各个部门资金使用的监督指标,以统筹的办法推动和落实这项财税管理体制改革。
171.3亿元加大民生必需品补贴力度
“2009年,预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9.6亿元,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扩大就业,提高保障水平。”在市财政局发布的《关于北京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中,将促进和扩大就业放在重要位置。
据介绍,2009年,市财政将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其中,教育投入141.7亿元,同比增长8.8%;卫生投入44.8亿元,同比增长9.1%;文化投入17.3亿元,同比增长8.1%。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将达69.6亿元,从而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扩大就业,提高保障水平。
记者同时了解到,年内我市还将安排补贴资金171.3亿元,加大对城市公用企业和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的补贴力度,降低市民出行、采暖、用气、用电等生活成本。
“今年内,我市还将提高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失业人员就业享受岗位补贴的标准。”徐熙表示,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招用特定人群,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且按照规定缴纳社保保险的,在合同期限内每年可享受3000元的工资性岗位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