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鹿问题奶粉众多内幕法庭曝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13:50   央视《法治在线》

  央视《法治在线》2009年1月8日播出:“鹿”死谁手,以下为节目内容。

  正文:三鹿问题奶粉系列案件庭审实录,众多内幕法庭曝光

  【同期】 这个含量高于三鹿自行制定标准两百多倍,高于我国现行标准的近六千倍。

  正文:三鹿集团如何在瞬间崩溃,谁来为这起事件负责

  【同期】她的作用体现在案件的始终,案件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田文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文:敬请收看

    【字幕】 2008年12月31日

  【记者出镜】 这里是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大厅,三鹿问题奶粉系列刑事犯罪案件的庭审今天进入最后一天,原三鹿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和原三鹿集团的两名副总经理和一名部门主任今天将在这里接受法庭的调查,三鹿事件的黑幕将逐步被揭开。

    【同期】 审判长:现在开庭。传被告人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诉讼代表人,被告人田文华、王玉良、杭志奇、吴聚生到庭。

  (隐黑)

    【演播室主持人】 2008年的最后一天,“三鹿”问题奶粉系列案庭审中最受瞩目的对“三鹿”高管的审理从早上八点开始,在随后长达14个小时的庭审中,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真相将被逐步还原,一些秘而不宣的黑幕也将被揭开面纱。不过在揭开这些重重迷雾之前,我们还是先回眸一下这个曾经辉煌的民族乳业品牌,一个品牌价值超过百亿元的民族乳制品企业,如何在转瞬间轰然倒塌。“三鹿”到底是鹿死谁手了呢,谁又该为这个沉重的代价买单呢?

  小标题:40载创业1年倾覆——毁于一旦的三鹿

  【记者出镜】 这里是位于石家庄市的三鹿集团的总部,2007年三鹿集团的年销售总额高达100亿元,当时三鹿的品牌价值也高达149亿元,整个企业红红火火,而如今这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化为了一场泡影,取而代之的是整个企业负债累累,前来讨债的人络绎不绝,那么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三鹿埋下了这场祸根呢。

  【正文】 三鹿集团曾经是全国三大乳业集团之一,集团的主打产品三鹿排系列配方奶粉连续15年实现产量、销量全国第一;液态奶产销量进入全国前4名。三鹿的崛起源于40年前一名刚从农校毕业的年轻技术员,她就是田文华。

  今年66岁的田文华1966年8月毕业于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1968年开始从事奶业工作,带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逐渐发展成为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中外合资企业三鹿集团,案发前担任三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可以说,田文华对于三鹿集团的命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她成就了三鹿,最终也毁灭了三鹿。三鹿的倾覆之路是从1年前开始的一次投诉开始的。

  【正文】 公诉机关指控,早在2007年12月份,被告单位三鹿集团就陆续收到消费者投诉,反映有部分婴幼儿食用该集团生产的婴幼儿系列奶粉后尿液中出现红色沉淀物等症状。 2008年5月17日,三鹿集团客户服务部书面向被告人田文华、王玉良等集团领导班子成员通报了此类投诉的有关情况。三鹿集团于2008年5月20日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通过排查确认该集团所生产的婴幼儿系列奶粉中的"非乳蛋白态氮"含量是国内外同类产品的1.5-6倍,怀疑其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于2008年7月24日将其生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送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检测确定是否含有三聚氰胺。为了封锁消息,三鹿集团并没有向该中心说明送检的是自己的成品。

  【同期】 公诉人

  2008年8月1日,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出具检测报告:送检的16个批次奶粉样品中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至2008年8月1日,全国已有众多婴幼儿因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出现泌尿系统结石等严重疾患,部分患儿住院手术治疗,多人死亡。

    【正文】 2008年8月1日下午5点,时任三鹿集团副总经理的王玉良立即将检测结果向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进行了汇报。田文华随即召开集团经营班子扩大会进行商议,王玉良就婴幼儿奶粉中检测出三聚氰胺以及三聚氰胺系化工原料、非食品添加剂,不允许在奶粉中添加的情况做了说明。会议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四点,最后做出了如下决定:一、暂时封存仓库产品,暂时停止产品出库;二、由王玉良负责对库存产品、留存样品及原奶、原辅料进行三聚氰胺含量的检测;三是三鹿集团另一名副总经理杭志奇加强对原奶收购环节的管理;四、以返货的形式换回市场上含有三聚氰胺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

  【同期】

  审判长:刚才公诉人宣布起诉书你都清楚了吧?

  田文华:听清楚了。

  审判长:起诉的指控是否属实?

  田文华:属实。

  【正文】 在法庭调查阶段,三鹿集团的诉讼代理人和四名被告人对公诉机关指控他们的犯罪事实都当庭坦白承认。

  【同期】公诉人

  公诉人:王玉良在介绍三聚氰氨是什么物质时,有没有提到这个物质曾在饲料中加入,人是不能食用的物质,是化学物质?

  被告人杭志奇:讲过这个,三聚氰氨在饲料当中,…(听不清),不包括孩子的奶粉,在饲料中也不包括三聚氰氨。

  田文华想保护三鹿的决心超过了将含有三聚氰胺的事实公之于众的勇气,她可能忘了还有更多孩子的健康比她的三鹿品牌更需要保护。毕竟纸包不住火,尤其是对于一个全国性的品牌来说。

  2008年9月9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了多起婴幼儿因食用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而患肾结石的报告。“肾结石”奶粉事件逐渐为全国关注。

  2008年9月11日,国务院决定成立“肾结石奶粉事件”联合调查组,调查组由卫生部牵头,卫生部声明称,“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当天石家庄三鹿集团发表声明称,问题奶粉源于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

    9月13日,国务院联合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9月17日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就婴幼儿奶粉抽检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卫生部表示,已有三例肾结石患儿死亡病例,截至9月17日8点,全国各地共报告临床诊断患儿6244例。

  当天三鹿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被刑事拘留。

  【演播室主持人】 如果说三鹿集团毁于三聚氰胺,那仅仅说对了一半。2008年8月1号以后,三鹿集团的高层领导对三聚氰胺会产生严重后果的事实都已经非常清楚了,并且当时全国已有众多婴幼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出现泌尿系统结石等严重疾病,多人死亡。如果三鹿集团在这个时候悬崖勒马,及时停产,损失和影响会降低很多,然而在随后的40天里,田文华以及他的高管们扔掉了可能挽救三鹿的最后机会,看着他们的三鹿走向末路。

  小标题:从事发到案发:三聚氰胺还在继续

  【正文】公诉机关指控,三鹿集团在明知其婴幼儿系列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情况下,并没有停止奶粉的生产、销售。在对该集团成品库库存产品、样品库留样产品三聚氰胺含量进行检测后,2008年8月13日田文华、王玉良召开集团经营班子扩大会,并作出了新决定。

  【同期】公诉人

  会议决定:1、库存产品三聚氰胺含量10毫克/公斤以下的可以出厂销售,三聚氰胺含量10毫克/公斤以上的暂时封存,由被告人王玉良具体负责实施;2、调集三聚氰胺含量20毫克/公斤左右的产品换回三聚氰胺含量更大的产品,并逐步将含三聚氰胺的产品通过调换撤出市场。

  【正文】 8月13日,三鹿集团班子开会时,田玉华拿出一份从新西兰恒天然公司获得的资料,这是欧盟关于食品中含三聚氰胺的标准,如果将其换算成奶粉,那么每公斤中含20毫克三聚氰胺不会有影响。

  【同期】被告人 王玉良

  王玉良:我建议要在欧盟标准的基础上,降低50%,这样会更安全。这是我提出来的这个意见。

  公诉人:那你们这个方法有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或者报地方审批啊?

  王玉良:没有,当时我们因为相信这个标准。

  公诉人:最终你们生产以什么标准生产?

  王玉良:最终是10毫克以下。

  【正文】于是班子决定,对已经被封存的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在10毫克以下的予以放行。但到了后来,由于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一标准又被放大到了15毫克。

  被告人、原副总经理杭志奇在法庭上供述,大家担心消息泄露后将极大影响三鹿的声誉,所以决定对奶制品中含三聚氰胺一事严格保密,对外封锁消息将三聚氰胺称为“A物质”。就这样大批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在明知的情况下被放行进入市场。2008年9月12日三鹿集团被政府勒令停止生产和销售。经检测和审计,2008年8月2日至9月12日,被告单位三鹿集团共生产含有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72个批次,总量904吨;销售含有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69个批次,总量813.7吨,销售金额4756万多元。40天,900吨,田文华和她的高管们以为在保护三鹿,可他们并未意识到,这只是他们最后的疯狂。而疯狂有时让人彻底忘记道义。

  在毒奶粉事件曝光后,加工三厂在随后的检测中检测出多批原奶含三聚氰胺,并拒收了这些奶站提供的原奶,但是随后,副总经理杭志奇却授意吴聚生将这些原奶转到其他奶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