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交部解密档案显示达赖流亡时盗卖金银财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14:58  青年参考

  本报记者郑挺颖

  2008年11月12日,外交部正式宣布:1961年至1965年形成的档案,经解密后正式对外开放。那么,这批档案的分量如何?外交部又是如何进行这项档案解密工作的?2008年12月29日,本报记者到外交部实地调阅了这批档案,并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1.《档案法》催生外交部解密档案

  2008年12月29日下午北京寒风呼啸,《青年参考》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门南大街的外交部南配楼。顾名思义,南配楼就在外交部大楼的南边,与醒目的外交部大楼隔着一条马路。在南配楼入口处,记者先走进登记处。在来宾登记表上,记者看到在访客单位一栏,填写着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等机构,记者心想,不愧是外交部管理档案的地方,真是“出入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开放档案借阅处在南配楼的7层,坐电梯上去,抬头就看到一块黄铜牌匾,上面用黑字写着:“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

  接待《青年参考》报记者的是外交部档案馆鉴定开放处的张素林处长。张素林女士先向记者介绍了本次开放档案的基本情况。张素林说,2008年11月12日解密的这批档案共有41097件,形成于1961年到1965年。这批文件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各类请示、报告、谈话记录、来往电报以及照会、备忘录等外交文书。

  公布的文件占了这个时期所有文件的70%左右,这个比例已和其他大国很接近了。例如,美国1975前的外交档案有近95%都已开放,俄罗斯开放了外交档案总数的80%~90%。

  记者随即问到外交部为何要开始解密档案这项工作。张女士说:“这是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需要。”目前,没解密的多是一些部里的行政管理文件,涉及国家外交事务的很少。

  张女士解释,这还得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下简称《档案法》)说起。1987年,我国制定了《档案法》,1988年正式实行。那时候的《档案法》规定,涉及军事、外交的,可以在50年后开放。

  但是,《档案法》在1996年又有所修订,改为一般档案保管期满30年后开放,但如果涉及军事、外交的,可以另定期限。这样一来,外交部的很多档案就面临需要解密的问题了。1997年,外交部开始酝酿解密档案,但外交档案解密不是小事,部里非常慎重。经过多方调研,并借鉴其他国家和国内其他部门的做法,最终确定了外交档案的具体解密原则、操作程序等。经过一个时期的准备,外交部1999年成立“开放档案鉴定小组”,正式启动档案解密工作。

  “万事开头难”,到了2004年1月16日,外交部终于开放了第一批外交档案。文件形成时间为1949年到1955 年。在2004年7月19日和2005年1月10日,外交部还两次开放了1949年到1955年的文件。至今,1949 年到1955年的文件,共有15003份解密。

  2006年5月10日,外交部1956年到1960年形成的档案正式向社会开放。这批开放档案共25651件,366551页。

  2.“绝密”文件约占1/3

  由上面的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外交部文件解密的数量和比例都在上升。张素林处长透露,这是因为“我们最开始是手工操作,还没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工作效率低”。

  后来,所有档案都先扫描,生成PDF文件。专家在电脑上看完原件之后,就直接写上审核意见。经过上报审批后,档案就可以开放。此外,外交部还引进了专门的档案解密软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过,解密工作的难度确实很大,部里具体负责档案管理的只有五六个人,就最近这批解密的文件,部里从亚洲司、欧洲司等部门抽调了70多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来把关,多数是参赞级的。还有一些已经退休的老大使,也被请来从事这项工作。老外交官对一些历史问题比较熟悉,有的人甚至就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道目前该问题发展到什么程度,“能解密的、应该解密的,就解密,尽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材料。”张素林女士说。

  当然,凡是影响到国家安全的,不开放;凡是影响到与其他国家关系的,不开放;凡是涉及个人隐私的,不开放;凡是影响到民族团结的,不开放。这是原则。

  这些负责鉴定的老外交官责任重大,不能让不该解密的解密,影响了当前的外交工作。而且,老外交官还得给这些档案重新起个标题,提炼出文件的“亮点”,以简短的文字介绍文件的大概内容,并得出结论——能不能解密,理由是什么。

  在外交部网站上的“外交部档案解密开放工作介绍”一文中提到,“解密开放的档案,均以原来形式对外公开。部分档案中某些字段不宜公开的,在原位置经遮盖处理后对外公开。为保护档案原件,解密的档案一律以电子浏览方式供公众阅览。”这样一来,解密文件的比例也就更高了。张素林女士还说,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绝密”文件约占最新解密的这批文件的1/3。这也说明了这些文件的历史价值。

  不过,记者很想知道“遮盖处理”是否可靠,会不会被计算机高手破解,泄露机密。对此,张素林女士表示:“遮盖不会有风险。文件扫描成电子格式后,通过Photoshop等图形处理软件把相关的字段抹黑,再锁定图层。生成的新画面是不可能再拆分开的。”

  张素林女士说,确实有人担心解密这些档案会泄露情报,但把整个解密的流程详细说明后,就都放心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更多关于 解密 档案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